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2页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0页 |
1.2 研究主要内容 | 第10-11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1.3.1 文献分析法 | 第11页 |
1.3.2 案例研究法 | 第11页 |
1.3.3 系统分析法 | 第11-12页 |
第2章 并购定义和并购理论 | 第12-20页 |
2.1 并购的定义 | 第12-13页 |
2.2 并购的分类 | 第13-14页 |
2.2.1 按照企业间的市场关系 | 第13-14页 |
2.2.1.1 横向并购 | 第13页 |
2.2.1.2 纵向并购 | 第13-14页 |
2.2.1.3 混合式并购 | 第14页 |
2.2.2 按照态度和手段 | 第14页 |
2.2.2.1 善意收购 | 第14页 |
2.2.2.2 恶意收购 | 第14页 |
2.3 并购支付 | 第14-16页 |
2.3.1 现金支付 | 第15页 |
2.3.2 股票支付 | 第15页 |
2.3.3 资产置换支付 | 第15页 |
2.3.4 无偿划拔支付 | 第15页 |
2.3.5 混合支付 | 第15页 |
2.3.6 综合证券支付 | 第15-16页 |
2.4 并购的动因 | 第16-20页 |
2.4.1 效率理论 | 第16-17页 |
2.4.1.1 管理协同效应 | 第16-17页 |
2.4.1.2 经营协同效应 | 第17页 |
2.4.1.3 财务协同效应 | 第17页 |
2.4.2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7-18页 |
2.4.2.1 代理成本理论 | 第18页 |
2.4.2.2 管理主义理论 | 第18页 |
2.4.2.3 自大假说 | 第18页 |
2.4.3 市场势力理论 | 第18-19页 |
2.4.4 价值低估理论 | 第19-20页 |
2.4.4.1 短视理论 | 第19页 |
2.4.4.2 托宾Q理论 | 第19页 |
2.4.4.3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19-20页 |
第3章 背景研究 | 第20-36页 |
3.1 中国广告行业情况分析 | 第20-24页 |
3.1.1 行业总体情况 | 第20-21页 |
3.1.2 电视广告情况 | 第21-22页 |
3.1.3 广告行业市场格局 | 第22-23页 |
3.1.4 广告行业的特征 | 第23页 |
3.1.4.1 周期性特征 | 第23页 |
3.1.4.2 季节性特征 | 第23页 |
3.1.4.3 区域性特征 | 第23页 |
3.1.5 相关法规政策 | 第23-24页 |
3.2 并购关联方简介 | 第24-32页 |
3.2.1 并购企业-蓝色光标 | 第24-27页 |
3.2.1.1 产品和营销 | 第24-25页 |
3.2.1.2 市场地位 | 第25-26页 |
3.2.1.3 竞争情况分析 | 第26页 |
3.2.1.4 公司SWOT分析 | 第26-27页 |
3.2.2 目标企业-博杰广告 | 第27-32页 |
3.2.2.1 主营业务情况 | 第27-30页 |
3.2.2.2 营业收入情况 | 第30-31页 |
3.2.2.3 公司组织架构 | 第31-32页 |
3.3 并购动因分析 | 第32-36页 |
3.3.1 通过并购助推企业高速增长,打造中国WPP | 第32-33页 |
3.3.2 实现公司战略目标,完善上市公司传播服务链条 | 第33-34页 |
3.3.3 加速产业整合,发挥经营协同效应 | 第34页 |
3.3.4 收购优质资产,发挥财务协同效应 | 第34页 |
3.3.5 增强公司整体实力,实现全体股东利益最大化 | 第34-35页 |
3.3.6 拓宽融资渠道,依托资本市场实现跨越式发展 | 第35-36页 |
第4章 并购过程分析 | 第36-51页 |
4.1 并购方案 | 第36-38页 |
4.2 过桥贷款 | 第38-39页 |
4.3 资产定价 | 第39-43页 |
4.3.1 PE估值法 | 第39-40页 |
4.3.2 净资产估值法 | 第40页 |
4.3.3 本次交易标的的定价依据 | 第40-42页 |
4.3.4 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定价依据 | 第42-43页 |
4.3.4.1 向交易对方李芃等4名交易对方发行股份的定价情况 | 第42-43页 |
4.3.4.2 向其他特定投资者发行股份的定价情况 | 第43页 |
4.4 支付方式 | 第43-44页 |
4.5 对赌协议 | 第44-47页 |
4.5.1 业绩承诺 | 第44页 |
4.5.2 对价调整 | 第44-45页 |
4.5.3 盈利预测补偿安排 | 第45-47页 |
4.6 关联交易 | 第47-49页 |
4.6.1 上市公司与交易对方的同业竞争情况 | 第47-48页 |
4.6.2 市公司与交易对方的关联交易情况 | 第48-49页 |
4.7 锁定期安排 | 第49-51页 |
4.7.1 发行股份购买资产 | 第49-50页 |
4.7.2 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部分 | 第50-51页 |
第5章 结论 | 第51-56页 |
5.1 创新点和启示 | 第51-54页 |
5.1.1 过桥贷款 | 第51页 |
5.1.2 股权投资与债权投资相结合 | 第51页 |
5.1.3 创投引入 | 第51-52页 |
5.1.4 绩双向对赌 | 第52-53页 |
5.1.5 财税优惠 | 第53-54页 |
5.2 并购风险分析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