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

我国农地金融发展模式及运行机制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0 绪论第11-20页
    0.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1-13页
        0.1.1 研究背景第11-13页
        0.1.2 研究意义第13页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第13-17页
        0.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3-14页
        0.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6页
        0.2.3 研究现状综述第16-17页
    0.3 研究思路和内容第17-18页
        0.3.1 研究思路第17页
        0.3.2 研究内容第17-18页
    0.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18-19页
        0.4.1 研究方法第18-19页
        0.4.2 研究路线第19页
    0.5 论文创新之处第19-20页
1 农地金融理论基础第20-26页
    1.1 农地金融定义和特点第20-23页
        1.1.1 农地金融定义第20页
        1.1.2 农地金融特点第20-23页
    1.2 理论基础第23-26页
        1.2.1 农地产权理论第23页
        1.2.2 区域金融理论第23-24页
        1.2.3 金融功能理论第24页
        1.2.4 农地融资理论第24-25页
        1.2.5 供给引导型金融和需求尾随型金融第25-26页
2 我国农地金融发展现状第26-36页
    2.1 我国农地金融发展现状第26-28页
        2.1.1 农地金融试点初见成效第26-28页
        2.1.2 农地金融立法日渐完备第28页
        2.1.3 土地流转市场发育良好第28页
    2.2 构建农地金融体系的必要性和障碍分析第28-36页
        2.2.1 构建农地金融体系的必要性分析第28-30页
        2.2.2 多元农地金融体系构建的可能性分析第30-32页
        2.3.3 构建我国农地金融的障碍分析第32-36页
3 我国农地金融模式分析第36-48页
    3.1 我国农地金融的区域差异化分析第36-38页
        3.1.1 区域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第36-37页
        3.1.2 区域农民收入结构差异第37-38页
        3.1.3 区域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差异第38页
    3.2 我国农地金融试点典型案例分析第38-48页
        3.2.1 股份制农地金融公司发展模式——以贵州省湄潭县为例第39-40页
        3.2.2 农地抵押合作社+政策性银行发展模式——以重庆市江津区为例第40-42页
        3.2.3 农村信用社主导的农地金融发展模式——以福建省三明市为例第42-44页
        3.2.4 商业银行主导的农地金融发展模式——以山东省潍坊市为例第44-45页
        3.2.5 国家土地银行主导的农地金融模式——以台湾为例第45-48页
4 国外农地金融发展情况和启示第48-55页
    4.1 国外农地金融体系的典型模式分析第48-52页
        4.1.1 银行信用主导型的德国农地金融制度第48-49页
        4.1.2 南非国家土地银行主导的农地金融模式第49-51页
        4.1.3 合作信用组织主导的美国农地金融模式第51-52页
    4.2 国外农地金融体系构建的启示第52-55页
        4.2.1 健全的组织结构第52-53页
        4.2.2 政府的大力支持和良好的金融环境第53页
        4.2.3 以农地债券化为核心的多元筹资渠道第53-55页
5 我国农地金融体系构建方案及产品设计第55-65页
    5.1 农地金融体系构建的短期和长期发展目标第55-58页
        5.1.1 短期规划第55页
        5.1.2 中长期发展目标第55-58页
    5.2 区域金融视角下的多元农地金融体系构建第58-60页
        5.2.1 东部发达地区的农地金融体系构建第58-59页
        5.2.2 中西部地区农地金融体系构建第59-60页
    5.3 区域金融视角下的农地金融产品设计第60-65页
        5.3.1 东部地区的金融产品设计第60-62页
        5.3.2 中西部地区农地金融产品设计第62-65页
6 多元农地金融体系构建的宏观政策建议第65-71页
    6.1 多元农地金融体系构建的法律手段第65-66页
        6.1.1 进一步完善我国农地产权立法第65页
        6.1.2 修订相关的法律法规第65-66页
    6.2 多元农地金融体系构建的经济手段第66-68页
        6.2.1 运用税收优惠改善投资环境第66页
        6.2.2 运用货币政策调节区域发展不均衡第66-67页
        6.2.3 运用市场准入机制第67-68页
    6.3 构建农地金融的配套体系建设第68-71页
        6.3.1 建立完善的农地金融监管体系第68页
        6.3.2 培养农地金融专业人才,强化农民信用观念第68-69页
        6.3.3 构建完善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第69页
        6.3.4 强化配套制度建设第69-71页
7 结语第71-73页
    7.1 结语第71页
    7.2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第71-73页
参考文献第73-76页
致谢第76-77页
个人简历第77-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企业内部控制评价问题研究
下一篇:寿光市生态农业观光旅游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