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压电陶瓷的型钢—混凝土梁损伤监测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32页 |
1.1 背景介绍 | 第14-15页 |
1.2 结构健康监测与损伤识别 | 第15-17页 |
1.2.1 结构损伤分类 | 第15页 |
1.2.2 损伤识别方法 | 第15-17页 |
1.3 压电陶瓷在结构健康监测中的应用 | 第17-25页 |
1.3.1 被动健康监测技术 | 第19-21页 |
1.3.2 主动健康监测技术 | 第21-25页 |
1.4 混凝土声学特性 | 第25-27页 |
1.5 型钢-混凝土组合梁 | 第27-30页 |
1.5.1 钢-混凝土组合构件的研究和应用概况 | 第28-29页 |
1.5.2 型钢-混凝土组合梁连接件概况 | 第29-30页 |
1.6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30-32页 |
第2章 压电功能元制作与性能测试 | 第32-49页 |
2.1 压电历史 | 第32页 |
2.2 压电性和压电方程 | 第32-35页 |
2.2.1 晶体的压电性 | 第32-34页 |
2.2.2 压电方程组 | 第34-35页 |
2.3 压电材料的几个重要参数 | 第35-37页 |
2.4 压电功能元 | 第37-42页 |
2.4.1 压电功能元的制作 | 第38-41页 |
2.4.2 安装定位 | 第41-42页 |
2.5 功能元的标定 | 第42-47页 |
2.5.1 实验设计 | 第42-43页 |
2.5.2 测试系统 | 第43-44页 |
2.5.3 结果分析 | 第44-47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3章 基于功能元的应力波传播特性研究 | 第49-61页 |
3.1 引言 | 第49页 |
3.2 应力波在混凝土中传播理论简介 | 第49-50页 |
3.3 实验方案设计 | 第50-52页 |
3.3.1 钢筋混凝土简支梁 | 第50-51页 |
3.3.2 素混凝土小板 | 第51-52页 |
3.4 混凝土中功能元的线性特性 | 第52-60页 |
3.4.1 验证实验结果 | 第52-56页 |
3.4.2 数据分析 | 第56-6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4章 模拟组合梁螺栓松紧损伤监测 | 第61-75页 |
4.1 引言 | 第61页 |
4.2 试件设计与制备 | 第61-63页 |
4.2.1 几何尺寸与材质 | 第61-62页 |
4.2.2 连接件设计与安装 | 第62-63页 |
4.3 测试方案与实验准备 | 第63-65页 |
4.3.1 功能元的布置 | 第63-64页 |
4.3.2 螺栓松紧模拟损伤的监测 | 第64页 |
4.3.3 界面模拟损伤识别方案 | 第64-65页 |
4.4 实验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 | 第65-74页 |
4.4.1 正弦信号识别模拟损伤 | 第65-68页 |
4.4.2 基于小波包能量的界面模拟损伤识别 | 第68-7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5章 组合梁静载破坏过程监测实验研究 | 第75-90页 |
5.1 测试方案与实验准备 | 第75-77页 |
5.1.1 弹性荷载值计算 | 第75-76页 |
5.1.2 加载方案 | 第76-77页 |
5.2 静载下组合梁的破坏现象 | 第77-79页 |
5.3 损伤识别 | 第79-89页 |
5.3.1 基于脉冲激励的损伤识别 | 第79-84页 |
5.3.2 基于正弦激励的损伤识别 | 第84-87页 |
5.3.3 基于扫频激励的损伤识别 | 第87-8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9-90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90-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9页 |
致谢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