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华山湖蓄滞洪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
目录 | 第4-7页 |
TABLE OF CONTENTS | 第7-10页 |
中文摘要 | 第10-11页 |
ABSTRACTS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7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3-14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1.2 研究方法及思路 | 第14页 |
1.3 研究内容及框架 | 第14-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2 研究框架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可行性研究的相关理论 | 第17-24页 |
2.1 可行性研究理论的发展 | 第17-18页 |
2.2 可行性研究的基础理论 | 第18-21页 |
2.2.1 可行性研究的定义 | 第18-19页 |
2.2.2 可行性研究的内容 | 第19-20页 |
2.2.3 可行性研究的作用 | 第20-21页 |
2.3 可行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第21-24页 |
2.3.1 可行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21-23页 |
2.3.2 做好可行性研究的对策 | 第23-24页 |
第三章 华山湖蓄滞洪区项目概况 | 第24-27页 |
3.1 地理位置 | 第24页 |
3.2 地形地貌 | 第24-25页 |
3.3 社会经济状况 | 第25页 |
3.4 水文情况 | 第25页 |
3.5 地质情况 | 第25-27页 |
第四章 华山湖生态湿地型蓄滞洪区项目技术分析 | 第27-36页 |
4.1 基于常规水利工程项目方法的技术分析 | 第27-34页 |
4.1.1 洪水计算 | 第27-30页 |
4.1.2 水土流失计算 | 第30-34页 |
4.2 针对本项目采用常规分析方法的不足 | 第34页 |
4.2.1 湖周浸没分析 | 第34页 |
4.2.2 黄河侧渗分析 | 第34页 |
4.3 针对不足点的改进措施 | 第34-35页 |
4.3.1 湖周浸没分析 | 第34页 |
4.3.2 黄河侧渗分析 | 第34-35页 |
4.4 改进后技术分析评价 | 第35-36页 |
第五章 华山湖蓄滞洪区项目环境分析 | 第36-49页 |
5.1 基于常规方法的项目环境分析 | 第36-40页 |
5.1.1 环境现状 | 第36-37页 |
5.1.2 工程对环境影响 | 第37-40页 |
5.2 针对本项目采用常规分析方法的不足 | 第40页 |
5.3 针对不足点的改进措施 | 第40-48页 |
5.3.1 运行期环境预测与评价 | 第40-41页 |
5.3.2 环境保护监测内容及措施 | 第41-44页 |
5.3.3 环境保护方案 | 第44-48页 |
5.4 改进后环境分析评价 | 第48-49页 |
第六章 华山湖蓄滞洪区项目经济分析 | 第49-60页 |
6.1 基于常规方法的项目经济分析 | 第49-53页 |
6.1.1 工程投资估算 | 第49-50页 |
6.1.2 工程经济评价 | 第50-53页 |
6.2 针对本项目采用常规分析方法的不足 | 第53页 |
6.3 针对不足点的改进措施 | 第53-59页 |
6.3.1 水土保持 | 第53-57页 |
6.3.2 环境保护经济分析 | 第57-59页 |
6.4 改进后经济分析评价 | 第59-60页 |
第七章 华山湖蓄滞洪区项目主要社会影响分析 | 第60-64页 |
7.1 基于常规方法的项目社会影响分析 | 第60-61页 |
7.1.1 征迁方面的影响 | 第60页 |
7.1.2 项目建成后的社会影响 | 第60-61页 |
7.2 针对该项目采用常规分析方法的不足 | 第61-62页 |
7.3 针对不足点的改进措施 | 第62-63页 |
7.4 改进后社会影响分析评价 | 第63-64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