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4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4-16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5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5-16页 |
1.3 研究目的 | 第16页 |
1.4 研究方法及内容 | 第16-19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9-28页 |
2.1 品牌的内涵及特征 | 第19-21页 |
2.1.1 品牌的内涵 | 第19-20页 |
2.1.2 品牌的特征 | 第20-21页 |
2.2 品牌要素的含义 | 第21-24页 |
2.2.1 外部与内部要素理论 | 第21-22页 |
2.2.2 显性与隐性要素理论 | 第22-24页 |
2.2.3 基础与核心要素理论 | 第24页 |
2.3 品牌要素与品牌形象的关系 | 第24-26页 |
2.4 高校品牌要素的研究 | 第26-27页 |
2.5 研究述评 | 第27-28页 |
第三章 民办高校品牌建设的环境和现状 | 第28-38页 |
3.1 民办高校的发展环境 | 第28-30页 |
3.1.1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 | 第28-29页 |
3.1.2 国内外高等教育的发展道路 | 第29页 |
3.1.3 民办高校提升自身竞争力的举措 | 第29-30页 |
3.2 民办高校品牌建设现状 | 第30-38页 |
3.2.1 国内排名前五的民办高校品牌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30-33页 |
3.2.2 广东省民办高校品牌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33-38页 |
第四章 民办高校显性品牌要素设计 | 第38-47页 |
4.1 显性品牌要素的规范性内容 | 第38-41页 |
4.1.1 品牌名称 | 第38-39页 |
4.1.2 标志与图标 | 第39-40页 |
4.1.3 标准字、标准色和标准包装 | 第40-41页 |
4.1.4 主题宣传 | 第41页 |
4.2 民办高校与商业品牌显性要素的异同 | 第41-43页 |
4.2.1 民办高校与商业品牌显性要素的相同点 | 第41-42页 |
4.2.2 民办高校与商业品牌显性要素的不同点 | 第42-43页 |
4.3 民办高校显性品牌要素塑造措施 | 第43-47页 |
4.3.1 高校名称、校训的确定 | 第43-44页 |
4.3.2 校园环境建设 | 第44-45页 |
4.3.3 校园硬件设施建设 | 第45-47页 |
第五章 民办高校隐性品牌要素设计 | 第47-60页 |
5.1 隐性品牌要素的表现 | 第47-50页 |
5.1.1 品牌承诺赢得顾客信赖与亲近 | 第47-48页 |
5.1.2 品牌个性满足消费者特性要求 | 第48-49页 |
5.1.3 品牌体验获得消费者品牌忠诚 | 第49-50页 |
5.2 广东省民办高校隐性要素的比较 | 第50-54页 |
5.2.1 师资科研毕业生比较 | 第51-52页 |
5.2.2 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比较 | 第52-53页 |
5.2.3 校园文化的比较 | 第53-54页 |
5.3 民办高校隐性要素塑造措施 | 第54-60页 |
5.3.1 创建品牌管理 | 第54-55页 |
5.3.2 创建品牌师资团队 | 第55-56页 |
5.3.3 创建品牌毕业生 | 第56-57页 |
5.3.4 创建品牌校园文化 | 第57-58页 |
5.3.5 创建一流教学质量 | 第58-60页 |
第六章 基于要素分析的X学院品牌塑造策略 | 第60-68页 |
6.1 广东省X学院简介 | 第60页 |
6.2 X学院品牌塑造策略 | 第60-66页 |
6.2.1 基于显性要素分析的X学院品牌塑造策略 | 第62-63页 |
6.2.2 基于隐性要素分析的X学院品牌塑造策略 | 第63-66页 |
6.3 X学院品牌塑造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 第66-68页 |
结论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