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财政法论文--税法论文

我国纳税担保法律制度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引言第10-14页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目的第10-11页
        1.1.1 选题背景第10页
        1.1.2 研究目的第10-11页
    1.2 境内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2 台湾及域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1.3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第13-14页
        1.3.1 研究方法第13页
        1.3.2 创新点第13-14页
2 纳税担保法律制度的基础理论第14-25页
    2.1 纳税担保法律制度涵义及其历史沿革第14-16页
        2.1.1 纳税担保法律制度的涵义第14-15页
        2.1.2 我国纳税担保法律制度的历史沿革第15-16页
    2.2 纳税担保法律制度的理论依据第16-19页
        2.2.1 社会契约论与税收法律关系第16-18页
        2.2.2 税法私法化的可行性第18-19页
    2.3 纳税担保法律制度的特征第19-22页
        2.3.1 纳税担保的法定性第20页
        2.3.2 纳税担保实体权利义务的单向性第20页
        2.3.3 纳税担保的从属性第20-21页
        2.3.4 纳税担保的行政性第21-22页
    2.4 纳税担保法律制度确立的价值目标第22-25页
        2.4.1 保障国家税收债权实现的价值目标第22-23页
        2.4.2 保障纳税方合法权利的价值目标第23-25页
3 域内外纳税担保法律制度的分析与借鉴第25-30页
    3.1 我国台湾纳税担保法律制度的分析第25页
    3.2 域外纳税担保法律制度的分析第25-27页
        3.2.1 日本纳税担保法律制度的分析第25-26页
        3.2.2 德国纳税担保法律制度的分析第26-27页
    3.3 台湾及域外纳税担保法律制度的借鉴第27-30页
        3.3.1 我国台湾纳税担保法律制度的借鉴第27-28页
        3.3.2 日本纳税担保法律制度的借鉴第28-29页
        3.3.3 德国纳税担保法律制度的借鉴第29-30页
4 我国纳税担保法律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30-37页
    4.1 我国纳税担保法律制度的现状第30页
    4.2 我国纳税担保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第30-37页
        4.2.1 我国纳税担保法律制度的法律属性不明确第30-32页
        4.2.2 我国纳税担保法律制度实体法方面的缺陷第32-34页
        4.2.3 我国纳税担保法律制度程序法方面的漏洞第34-37页
5 我国纳税担保法律制度的完善措施第37-44页
    5.1 明确纳税担保法律制度的法律属性第37-38页
    5.2 纳税担保法律制度实体法方面的完善第38-41页
        5.2.1 拓展纳税担保适用的范围第38-39页
        5.2.2 对共同保证以及人保和物保共存时的担保等加以明确规定第39-40页
        5.2.3 增加纳税担保变更的法定情形第40页
        5.2.4 增加纳税担保无效的规定第40-41页
        5.2.5 增加规定纳税担保人承担担保责任后的追偿权第41页
    5.3 我国纳税担保法律制度程序法方面的规制第41-44页
        5.3.1 规范纳税担保的操作流程第41-42页
        5.3.2 允许纳税人主动提出担保请求和明确纳税担保后行政复议停止执行第42页
        5.3.3 建立确保相对人参与协商的机制第42-43页
        5.3.4 纳税担保实现方式宜区别对待第43-44页
结论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47页
后记第47-4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第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研究
下一篇:Tonal and Phonotactic Adaptation of English Loanwords in Canto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