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通信论文--通信保密与通信安全论文--密码的加密与解密论文

基于属性基加密的细粒度访问控制机制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31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5-16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27页
        1.2.1 基于身份的加密研究现状第17-18页
        1.2.2 属性基加密研究现状第18-22页
        1.2.3 谓词加密研究现状第22-23页
        1.2.4 基于密码机制的云计算安全研究现状第23-27页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第27-29页
        1.3.1 论文的研究内容第27-28页
        1.3.2 论文的创新点第28-29页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第29-31页
第二章 预备知识第31-44页
    2.1 群、环和域第31-32页
    2.2 双线性映射第32-36页
        2.2.1 椭圆曲线第32-33页
        2.2.2 素数阶双线性映射第33-34页
        2.2.3 合数阶双线性映射第34-36页
        2.2.4 基于配对的密码库第36页
    2.3 复杂性理论第36-40页
        2.3.1 时间复杂度表第36页
        2.3.2 Bachmann–Landau记号族第36页
        2.3.3 复杂性假设第36-40页
    2.4 密码散列函数第40页
    2.5 秘密分享方案第40-41页
        2.5.1 访问结构第40-41页
        2.5.2 Benaloh和Leichter秘密分享方案第41页
        2.5.3 线性秘密分享方案第41页
    2.6 零知识证明系统第41-42页
        2.6.1 许诺方案第41-42页
        2.6.2 交互式零知识证明第42页
    2.7 安全模型第42-44页
        2.7.1 随机谕示模型第42-43页
        2.7.2 一般群模型第43页
        2.7.3 标准模型第43-44页
第三章 黑盒可追责密文策略属性基加密方案第44-54页
    3.1 相关工作第44-45页
    3.2 定义和安全模型第45-48页
        3.2.1 方案的定义第45-46页
        3.2.2 方案的安全模型第46-48页
    3.3 方案构造第48-50页
    3.4 安全性证明第50-52页
    3.5 本文方案与既存的T-CP-ABE方案的比较第52-53页
    3.6 结论第53-54页
第四章 密文策略属性基加密方案中访问结构的更新第54-65页
    4.1 相关工作第55-56页
    4.2 密文策略属性基代理重加密方案第56-58页
        4.2.1 方案的定义第56-57页
        4.2.2 方案的安全模型第57-58页
    4.3 方案构造第58-60页
    4.4 安全性证明第60-62页
    4.5 性能分析第62-63页
        4.5.1 特性比较第62-63页
        4.5.2 性能比较第63页
    4.6 结论第63-65页
第五章 基于盲密文策略属性基加密的细粒度访问控制第65-81页
    5.1 相关工作第65-66页
    5.2 预备知识第66-69页
        5.2.1 本文方案总览第66-67页
        5.2.2 证书签名方案第67-68页
        5.2.3 不经意传输k-out-of-N第68-69页
    5.3 盲密文策略属性基加密方案第69-71页
        5.3.1 方案定义第69-70页
        5.3.2 密文策略属性基加密方案的安全模型第70页
        5.3.3 具有细粒度访问控制的盲富有表达力的密文策略属性基加密第70-71页
        5.3.4 盲CP-ABE方案的附加特性第71页
    5.4 方案构造第71-73页
    5.5 盲私钥生成协议第73-76页
    5.6 具有细粒度访问控制的完全可模仿的不经意传输第76-79页
        5.6.1 定义第76页
        5.6.2 构造第76-77页
        5.6.3 安全性证明第77-79页
    5.7 性能评估第79-80页
    5.8 结论第80-81页
第六章 标准模型下来自属性基加密的具有访问控制的不经意传输第81-92页
    6.1 基于属性基加密的具有细粒度访问控制的不经意传输方案第81-83页
        6.1.1 所提方案总览第81页
        6.1.2 OTAC-ABE定义第81-82页
        6.1.3 安全性定义第82-83页
    6.2 构造第83-86页
    6.3 安全性证明第86-90页
    6.4 性能评估第90页
    6.5 结论第90-92页
第七章 外包基于素数阶群的内积谓词加密密文的解密第92-104页
    7.1 相关工作第94-95页
    7.2 预备知识第95页
        7.2.1 双线性群生成元第95页
        7.2.2 可消去双线性配对第95页
    7.3 具有外包解密功能的基于素数阶群的内积谓词加密方案第95-98页
        7.3.1 方案的定义第96-97页
        7.3.2 方案的安全模型第97-98页
    7.4 具有外包解密功能的基于素数阶群的内积谓词加密方案的体系结构第98页
    7.5 外包基于素数阶群的内积谓词加密密文的解密第98-101页
    7.6 安全性证明第101-102页
    7.7 性能评估第102-103页
    7.8 结论第103-104页
第八章 结论和未来的工作第104-107页
致谢第107-109页
参考文献第109-118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18-120页

论文共12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空时关系学习的运动检测和目标跟踪研究
下一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域下农村文化事业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