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0页 |
| 1.1 内蒙古典型草原的气候特点及生态现状 | 第10-12页 |
| 1.2 内蒙古典型草原的氮素循环及其有效性 | 第12-13页 |
| 1.3 降水量及降水分布与净初级生产力和物种组成 | 第13-14页 |
| 1.4 氮素添加与群落物种组成和物种多样性 | 第14-17页 |
| 1.5 围栏和资源有效性与退化草原群落恢复演替 | 第17-20页 |
| 第二章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 第20-24页 |
| 2.1 内蒙古长期定位试验前期主要研究成果 | 第20页 |
| 2.2 研究思路与问题提出 | 第20-22页 |
| 2.3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 2.4 特别说明 | 第23-24页 |
| 第三章 水氮有效性和放牧对草原初级生产力和功能群组成的影响 | 第24-51页 |
| 3.1 前言 | 第24-26页 |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26-31页 |
| 3.3 结果 | 第31-47页 |
| 3.4 讨论 | 第47-49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 第四章 水氮有效性对草原物种组成和群落恢复演替的影响 | 第51-71页 |
| 4.1 前言 | 第51-53页 |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53-54页 |
| 4.3 结果 | 第54-68页 |
| 4.4 讨论 | 第68-70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 第五章 应用~(13)C和~(15)N研究主要物种对水分和氮素的响应机理 | 第71-87页 |
| 5.1 前言 | 第71-73页 |
| 5.2 材料与方法 | 第73-77页 |
| 5.3 结果 | 第77-84页 |
| 5.4 讨论 | 第84-86页 |
| 5.5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 第六章 综合讨论、结论与展望 | 第87-91页 |
| 6.1 综合讨论 | 第87-88页 |
| 6.2 主要结论 | 第88-89页 |
| 6.3 创新之处 | 第89-90页 |
| 6.4 研究展望 | 第90-91页 |
| 参考文献 | 第91-103页 |
| 致谢 | 第103-104页 |
| 附录 | 第104-110页 |
| 作者简历 | 第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