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21页 |
1.1 污水处理的国内外现状 | 第13-14页 |
1.1.1 我国水资源现存问题 | 第13页 |
1.1.2 国内污水处理现状 | 第13页 |
1.1.3 国外污水处理现状 | 第13-14页 |
1.2 水体富营养化问题与微藻的应用 | 第14-15页 |
1.2.1 水体富营养化问题 | 第14-15页 |
1.2.2 微藻的应用 | 第15页 |
1.3 微藻固定化的研究 | 第15-18页 |
1.3.1 固定化的研究 | 第15-17页 |
1.3.2 固定化微藻去除污水中氮磷的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1.4 研究内容,意义,目的及技术路线 | 第18-21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1.4.2 研究意义 | 第18-19页 |
1.4.3 研究目的 | 第19页 |
1.4.4 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第二章 微藻固定化条件的优化 | 第21-33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1-25页 |
2.1.1 试验材料和培养条件 | 第21-23页 |
2.1.2 实验设计 | 第23-25页 |
2.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25页 |
2.2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25-31页 |
2.2.1 胶球固定化因素水平 | 第25-26页 |
2.2.2 小球藻固定化条件的优化 | 第26-29页 |
2.2.3 集胞藻固定化条件的优化 | 第29-31页 |
2.3 讨论 | 第31-32页 |
2.4 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固定化与悬浮态微藻脱除氮磷效果的对比 | 第33-41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33-34页 |
3.1.1 试验材料及培养条件 | 第33-34页 |
3.1.2 试验设计 | 第34页 |
3.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34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34-38页 |
3.2.1 固定化小球藻与悬浮态小球藻脱氮除磷能力的对比 | 第34-35页 |
3.2.2 固定化集胞藻与悬浮态集胞藻脱氮除磷能力的对比 | 第35-37页 |
3.2.3 固定化小球藻与集胞藻脱氮除磷能力的对比 | 第37-38页 |
3.3 讨论 | 第38-39页 |
3.4 小结 | 第39-41页 |
第四章 环境因素对固定化小球藻脱氮除磷能力的影响 | 第41-47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41-42页 |
4.1.1 试验材料及培养条件 | 第41页 |
4.1.2 试验设计 | 第41-42页 |
4.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 第42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42-46页 |
4.2.1 细胞负载对小球藻脱氮除磷能力的影响 | 第42-43页 |
4.2.2 pH对小球藻脱氮除磷能力的影响 | 第43-44页 |
4.2.3 有机物含量对小球藻脱氮除磷能力的影响 | 第44-46页 |
4.3 讨论 | 第46页 |
4.4 小结 | 第46-47页 |
第五章 固定化小球藻对实际水样中的氮磷以及COD的去除 | 第47-55页 |
5.1 材料与方法 | 第47-49页 |
5.1.1 试验材料及培养条件 | 第47-48页 |
5.1.2 试验设计 | 第48-49页 |
5.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 第49页 |
5.2 结果与分析 | 第49-53页 |
5.2.1 固定化小球藻对蔬菜所灌溉用水水样的氮磷以及COD的去除 | 第49-50页 |
5.2.2 固定化小球藻去除秦淮河水样的氮磷以及COD效果 | 第50-52页 |
5.2.3 固定化小球藻去除月牙湖水样的氮磷以及COD效果 | 第52-53页 |
5.3 讨论 | 第53-54页 |
5.4 小结 | 第54-55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55-57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55-56页 |
6.1.1 微藻固定化条件的优化 | 第55页 |
6.1.2 固定化与悬浮态微藻脱氮除磷效果的对比 | 第55页 |
6.1.3 环境因素对固定化小球藻脱氮除磷能力的影响 | 第55-56页 |
6.1.4 固定化小球藻对实际水样中的氮磷以及COD的去除 | 第56页 |
6.2 展望 | 第56页 |
6.3 创新之处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