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东南地区龙马溪组页岩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4页 |
1.1 论文来源 | 第7页 |
1.2 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7-8页 |
1.2.1 选题的目的 | 第7页 |
1.2.2 选题的意义 | 第7-8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8-9页 |
1.3.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9页 |
1.3.2 存在的问题 | 第9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9-11页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9-10页 |
1.4.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0-11页 |
1.5 论文完成的工作量和主要成果认识 | 第11-14页 |
1.5.1 完成的工作量 | 第11-12页 |
1.5.2 主要的成果认识 | 第12-14页 |
第2章 渝东南地区龙马溪组页岩储层地质地化特征 | 第14-20页 |
2.1 区域沉积构造背景 | 第14-16页 |
2.1.1 区域沉积特征及岩相古地理 | 第14-15页 |
2.1.2 区域构造特征及演化 | 第15-16页 |
2.2 龙马溪组页岩岩矿及地化特征 | 第16-20页 |
2.2.1 页岩岩石矿物特征 | 第16-17页 |
2.2.2 页岩有机地化特征 | 第17-20页 |
第3章 渝东南地区龙马溪组页岩孔隙结构特征 | 第20-45页 |
3.1 高压压汞实验分析页岩孔隙结构 | 第20-28页 |
3.1.1 高压压汞曲线特征 | 第20-23页 |
3.1.2 压汞法页岩孔隙结构参数 | 第23-25页 |
3.1.3 压汞法页岩孔隙结构分布特征 | 第25-28页 |
3.2 氮气等温吸附实验分析页岩孔隙结构特征 | 第28-34页 |
3.2.1 氮气等温吸附/脱附曲线特征 | 第29-31页 |
3.2.2 氮气吸附法页岩孔隙结构参数 | 第31-32页 |
3.2.3 氮气吸附法页岩孔径分布特征 | 第32-34页 |
3.3 二氧化碳吸附实验分析页岩孔隙结构特征 | 第34-37页 |
3.3.1 二氧化碳吸附曲线特征 | 第35页 |
3.3.2 二氧化碳法孔隙结构参数 | 第35-36页 |
3.3.3 二氧化碳吸附法页岩孔径分布特征 | 第36-37页 |
3.4 页岩全孔径分布特征 | 第37-40页 |
3.4.1 页岩孔体积全孔径分布 | 第38-39页 |
3.4.2 页岩孔比表面积全孔径分布 | 第39-40页 |
3.5 高分辨扫描电镜分析页岩孔隙结构特征 | 第40-45页 |
3.5.1 页岩有机质孔镜下特征 | 第40-41页 |
3.5.2 页岩无机质孔镜下特征 | 第41-45页 |
第4章 渝东南地区龙马溪组页岩孔隙结构影响因素 | 第45-54页 |
4.1 页岩有机质丰度对孔隙结构的影响 | 第45-47页 |
4.2 页岩岩矿特征对孔隙结构的影响 | 第47-51页 |
4.2.1 粘土矿物含量对页岩孔隙结构的影响 | 第47-49页 |
4.2.2 脆性矿物含量对页岩孔隙结构的影响 | 第49-51页 |
4.3 页岩热演化程度对孔隙结构的影响 | 第51-54页 |
第5章 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