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移动通信论文

LTE系统宏微蜂窝网络中基于干扰的容量分析研究与仿真平台实现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6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3页
    1.3 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第13-14页
        1.3.1 研究目的第13页
        1.3.2 研究主要内容第13-14页
    1.4 组织结构及创新点第14-16页
        1.4.1 论文组织结构第14页
        1.4.2 研究创新点第14-16页
第二章 基于全向天线的异构系统容量研究第16-42页
    2.1 研究背景第16页
    2.2 基于干扰的容量分析仿真平台架构设计第16-27页
        2.2.1 网络拓扑模块第17-20页
        2.2.2 用户拓扑模块第20-21页
        2.2.3 用户接入模块第21-22页
        2.2.4 天线模型模块第22-23页
        2.2.5 信道模型模块第23-24页
        2.2.6 功率控制模块第24-25页
        2.2.7 系统计算模块第25-27页
    2.3 容量仿真平台性能分析第27-30页
        2.3.1 系统总吞吐率第28-29页
        2.3.2 用户信噪比分布第29页
        2.3.3 平均丢包率第29-30页
        2.3.4 用户接入百分比第30页
    2.4 异构系统干扰仿真场景第30-31页
        2.4.1 LTE系统间的干扰场景第30页
        2.4.2 DTV与LTE系统间的干扰场景第30-31页
    2.5 干扰仿真结果第31-41页
        2.5.1 TD-LTE与LTE FDD系统间的干扰第31-32页
        2.5.2 LTE Macro系统和Micro系统间的干扰第32-34页
        2.5.3 LTE Macro系统和Pico系统间的干扰第34-36页
        2.5.4 广播系统和LTE系统间的干扰第36-41页
    2.9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三章 增加方向性天线后的异构系统容量研究第42-56页
    3.1 研究背景第42页
    3.2 方向性传输机会的定义第42-43页
    3.3 方向性传输机会的接入概率第43-44页
    3.4 角度域传输机会的检测方法第44-46页
    3.5 基于角度域传输机会的接入协议设计第46-48页
    3.6 增加方向性天线以后的干扰仿真结果第48-54页
        3.6.1 加入方向性天线后TD-LTE干扰LTE FDD系统第48-50页
        3.6.2 加入方向性天线后Macro系统和Micro系统间的干扰第50-52页
        3.6.3 加入方向性天线后Macro系统和Pico系统间的干扰第52-54页
    3.7 本章小结第54-56页
第四章 基于灵活小小区切换的系统容量增强方法第56-70页
    4.1 研究背景第56-57页
    4.2 相关工作介绍第57-59页
        4.2.1 基于用户行为的自优化算法第57页
        4.2.2 邻居列表优化方法第57-59页
    4.3 基于邻居列表优化的小小区切换算法第59-62页
    4.4 仿真环境设计第62-63页
    4.5 仿真结果及分析第63-68页
        4.5.1 相邻基站的数量比较第63-64页
        4.5.2 目标基站不在邻区列表中的概率第64-65页
        4.5.3 用户运动轨迹的详细过程第65-66页
        4.5.4 服务基站的变化第66-67页
        4.5.5 系统容量变化第67-68页
    4.6 本章小结第68-70页
第五章 总结第70-72页
参考文献第72-74页
致谢第74-7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或已录用的学术论文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认知无线网络中基于免疫算法的资源分配研究
下一篇:Coverage Radius-based Power Control of Femtocells in Ultra-Dense Networks(UD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