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江新区鱼嘴立交交通运行后评价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相关概念 | 第10-11页 |
1.2.1 项目后评价 | 第10页 |
1.2.2 交通影响评价 | 第10-11页 |
1.2.3 交通运行后评价 | 第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6-17页 |
1.5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6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1.7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二章 两江新区鱼嘴立交项目建设前后基本概况 | 第20-36页 |
2.1 项目区位及项目概况 | 第20-22页 |
2.1.1 鱼嘴立交项目区位 | 第20页 |
2.1.2 鱼嘴立交项目概况 | 第20-22页 |
2.2 鱼嘴立交周边道路情况及分析 | 第22-24页 |
2.2.1 鱼嘴立交周边条件以及影响因素 | 第22-23页 |
2.2.2 鱼嘴立交周边现状道路情况 | 第23-24页 |
2.3 鱼嘴立交设计及交通影响分析 | 第24-28页 |
2.3.1 鱼嘴立交设计情况 | 第24-25页 |
2.3.2 鱼嘴立交交通影响分析 | 第25-28页 |
2.4 鱼嘴立交建成后交通现状 | 第28-3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两江新区鱼嘴立交预测性后评价分析 | 第36-44页 |
3.1 预测性后评价内容 | 第36页 |
3.2 预测性后评价指标 | 第36-38页 |
3.3 预测性后评价度量方法及分析 | 第38-42页 |
3.3.1 预测性后评价方法 | 第38-39页 |
3.3.2 预测性后评价指标度量方法 | 第39-40页 |
3.3.3 预测性后评价标准 | 第40页 |
3.3.4 预测性后评价分析 | 第40-41页 |
3.3.5 评价结论与改善措施 | 第41-4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四章 两江新区鱼嘴立交改善性后评价分析 | 第44-56页 |
4.1 改善性后评价内容 | 第44页 |
4.2 改善性后评价指标及度量方法 | 第44-49页 |
4.2.1 改善性后评价指标 | 第44-46页 |
4.2.2 改善性后评价方法 | 第46-49页 |
4.3 改善性后评价分析 | 第49-52页 |
4.4 评价结论与改善措施 | 第52-5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五章 两江新区鱼嘴立交可持续性后评价分析 | 第56-64页 |
5.1 可持续性后评价内容 | 第56页 |
5.2 可持续性后评价指标及度量方法 | 第56-60页 |
5.2.1 可持续性后评价指标 | 第56-58页 |
5.2.2 可持续性后评价方法 | 第58-60页 |
5.3 可持续性后评价分析与改善措施 | 第60-63页 |
5.3.1 后评价差异性分析 | 第60-61页 |
5.3.2 模糊综合评价分析 | 第61-62页 |
5.3.3 评价结论 | 第62-6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6.1 论文工作总结 | 第64页 |
6.2 论文不足之处及研究展望 | 第64-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