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引言 | 第10页 |
1.2 透波材料的基本性能要求 | 第10-11页 |
1.3 透波复合材料体系与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1页 |
1.4 电介质极化理论 | 第11-15页 |
1.4.1 复介电常数及计算模型 | 第12-13页 |
1.4.2 复合介质介电性能的计算 | 第13-15页 |
1.5 本文研究目的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第二章 电介质的介电行为模型 | 第17-27页 |
2.1 电介质的介电常数模型 | 第17-22页 |
2.1.1 克劳修斯-莫索缔方程 | 第17-19页 |
2.1.2 洛仑兹内电场的修正 | 第19-21页 |
2.1.3 复介电常数模型 | 第21-22页 |
2.2 电介质的介电损耗模型 | 第22-27页 |
2.2.1 弛豫损耗 | 第22-23页 |
2.2.2 电导损耗 | 第23-27页 |
第三章 二氧化硅介电行为研究 | 第27-37页 |
3.1 二氧化硅玻璃的性质 | 第27-28页 |
3.1.1 二氧化硅玻璃的微观结构 | 第27-28页 |
3.1.2 二氧化硅玻璃用于导弹天线罩的优势 | 第28页 |
3.2 固态二氧化硅玻璃极化机制分析 | 第28-36页 |
3.2.1 固态二氧化硅介电常数 | 第29-33页 |
3.2.2 固态二氧化硅损耗 | 第33-36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四章 二氧化硅复合电介质材料介电行为建模分析 | 第37-58页 |
4.1 二氧化硅复合材料建模处理 | 第37页 |
4.2 复合材料主要组分物质介电特性研究 | 第37-45页 |
4.2.1 Al_2O_3介电常数与介电损耗 | 第38-39页 |
4.2.2 SiC介电常数与介电损耗 | 第39-41页 |
4.2.3 TiO_2介电常数与介电损耗 | 第41-42页 |
4.2.4 ZrO_2介电常数与介电损耗 | 第42-44页 |
4.2.5 莫来石介电特性建模分析 | 第44-45页 |
4.3 隔热瓦介电特性建模分析 | 第45-46页 |
4.4 隔热瓦介电特性建模与实测分析 | 第46-48页 |
4.5 纳米透波/隔热材料介电特性建模分析 | 第48-55页 |
4.5.1 TiO_2辐射剂透波隔热材料介电特性 | 第48-50页 |
4.5.2 ZrO_2辐射剂透波隔热材料介电特性 | 第50-51页 |
4.5.3 SiC辐射剂透波隔热材料介电特性 | 第51-52页 |
4.5.4 TiO_2 ZrO_2 SiC辐射剂透波隔热材料介电特性比较分析 | 第52-53页 |
4.5.5 ZrO_2辐射剂透波隔热材料介电特性建模结果与实测比较分析 | 第53-55页 |
4.6 隔热材料成果软件形式 | 第55-57页 |
4.6.1 隔热瓦研究成果软件形式 | 第55-56页 |
4.6.2 纳米透波隔热材料研究成果软件形式 | 第56-57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五章 氮化硅及其复合体系材料介电行为建模分析 | 第58-73页 |
5.1 致密氮化硅介电性能分析 | 第58-62页 |
5.1.1 致密氮化硅介电常数 | 第58-59页 |
5.1.2 固态氮化硅损耗 | 第59-62页 |
5.2 氮化硅复合材料建模分析 | 第62-69页 |
5.2.1 氧化铝添加剂的氮化硅复合材料(编号为P)建模分析 | 第62-64页 |
5.2.2 固态氧化钇介电行为建模分析 | 第64-66页 |
5.2.3 氧化钇添加剂的氮化硅复合材料(编号为 5Y04)建模分析 | 第66-69页 |
5.3 氮化硅复合材料气压演变分析 | 第69-71页 |
5.4 氮化硅基复合材料(P样品和 5Y04样品)材料成果软件形式 | 第71-72页 |
5.4.1 P样品研究成果软件形式 | 第71页 |
5.4.2 5Y04样品研究成果软件形式 | 第71-7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3-75页 |
6.1 结论 | 第73-74页 |
6.2 前景展望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9-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