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前言 | 第8-18页 |
1.1 选题依据 | 第8-9页 |
1.1.1 运动员科学选材的需要 | 第8页 |
1.1.2 科学监控运动负荷的需要 | 第8页 |
1.1.3 预测运动成绩的理论需要 | 第8-9页 |
1.1.4 推进我国空手道事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 第9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9-18页 |
1.2.1 空手道运动的项目特征 | 第10-12页 |
1.2.2 空手道运动员的体能特征 | 第12-14页 |
1.2.3 技能主导类格斗对抗性项群体能测试指标的研究 | 第14-16页 |
1.2.4 小结 | 第16-18页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18-22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18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18-22页 |
2.2.1 文献资料法 | 第18页 |
2.2.2 访谈法 | 第18页 |
2.2.3 德尔斐法 | 第18-19页 |
2.2.4 测试法 | 第19-21页 |
2.2.5 数理统计法 | 第21页 |
2.2.6 逻辑分析法 | 第21-22页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22-64页 |
3.1 我国优秀女子空手道运动员体能测试指标的筛选 | 第22-29页 |
3.1.1 我国优秀女子空手道运动员体能指标的筛选方法 | 第22-23页 |
3.1.2 我国优秀女子空手道运动员身体形态指标的筛选结果 | 第23-25页 |
3.1.3 我国优秀女子空手道运动员身体机能指标的筛选结果 | 第25页 |
3.1.4 我国优秀女子空手道运动员身体素质指标的筛选结果 | 第25-29页 |
3.2 我国优秀女子空手道运动员身体形态特征 | 第29-37页 |
3.2.1 我国优秀女子空手道运动员身体形态指标测试结果 | 第29-35页 |
3.2.2 我国优秀女子空手道运动员身体形态结构特征 | 第35-37页 |
3.2.3 小结 | 第37页 |
3.3 我国优秀女子空手道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特征 | 第37-45页 |
3.3.1 我国优秀女子空手道运动员身体机能指标测试结果 | 第38-43页 |
3.3.2 我国优秀女子空手道运动员身体机能结构特征 | 第43-44页 |
3.3.3 小结 | 第44-45页 |
3.4 我国优秀女子空手道运动员的身体素质特征 | 第45-55页 |
3.4.1 我国优秀女子空手道运动员身体素质测试结果 | 第45-51页 |
3.4.2 我国优秀女子空手道运动员身体素质结构特征 | 第51-54页 |
3.4.3 小结 | 第54-55页 |
3.5 我国优秀女子空手道运动员体能结构特征模型的构建 | 第55-64页 |
3.5.1 我国优秀女子空手道运动员体能特征典型指标的选择 | 第55-57页 |
3.5.2 我国优秀女子空手道运动员体能结构特征模型 | 第57-58页 |
3.5.3 我国优秀女子空手道运动员体能评价标准的制定 | 第58-64页 |
4 结论与建议 | 第64-66页 |
4.1 结论 | 第64页 |
4.2 建议 | 第64-66页 |
5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附录A | 第69-72页 |
附录B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4-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