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1页 |
Abstract | 第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3页 |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3页 |
1.2 研究目标与内容 | 第13-14页 |
1.2.1 研究目标 | 第13-14页 |
1.2.2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1.4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5-18页 |
1.4.1 个体行为模式理论 | 第15页 |
1.4.2 理性经济人假说 | 第15-16页 |
1.4.3 行为经济学理论 | 第16-17页 |
1.4.4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第17-18页 |
1.5 研究综述 | 第18-23页 |
1.5.1 国外关于农户行为意愿的研究 | 第18-19页 |
1.5.2 国内关于农户行为意愿的研究 | 第19-20页 |
1.5.3 关于农户生猪养殖的研究 | 第20-22页 |
1.5.4 研究述评 | 第22-23页 |
第二章 调查背景分析 | 第23-26页 |
2.1 基本概念的界定 | 第23页 |
2.1.1 农户的概念 | 第23页 |
2.1.2 养殖意愿的概念及含义 | 第23页 |
2.2 沈阳市生猪养殖业基本情况 | 第23-25页 |
2.2.1 辽中区生猪养殖业发展现状 | 第23-24页 |
2.2.2 新民市生猪养殖业发展现状 | 第24页 |
2.2.3 康平县生猪养殖业发展现状 | 第24-25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调查设计 | 第26-31页 |
3.1 调查样本介绍 | 第26-27页 |
3.1.1 调查的目的 | 第26页 |
3.1.2 问卷设计 | 第26页 |
3.1.3 调查地点的选择 | 第26页 |
3.1.4 调查方式以及时间 | 第26-27页 |
3.2 农户的基本情况 | 第27-30页 |
3.2.1 农户年龄分布 | 第27页 |
3.2.2 农户教育程度分布 | 第27-28页 |
3.2.3 农户家庭总人口数分布 | 第28页 |
3.2.4 农户家庭劳动力人数分布 | 第28-29页 |
3.2.5农户家庭耕地规模 | 第29页 |
3.2.6 农户家庭经济状况 | 第29-30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四章 农户生猪养殖意愿分析 | 第31-34页 |
4.1 农户生猪养殖意愿特征分布 | 第31页 |
4.2 农户生猪养殖类型 | 第31-32页 |
4.3 农户生猪养殖原因 | 第32页 |
4.4 放弃生猪养殖的原因 | 第32-3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五章 农户生猪养殖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 第34-41页 |
5.1 农户家庭基本情况与生猪养殖意愿交叉分析 | 第34-36页 |
5.1.1 家庭经济情况与生猪养殖意愿 | 第34页 |
5.1.2 家庭非农收入与生猪养殖意愿 | 第34-35页 |
5.1.3 获得资金的难易程度与生猪养殖意愿 | 第35页 |
5.1.4 家庭劳动力数量与农户生猪养殖意愿 | 第35-36页 |
5.2 市场因素与农户生猪养殖意愿交叉分析 | 第36-38页 |
5.2.1 生猪出售难易程度与农户生猪养殖 | 第36页 |
5.2.2 生猪饲料成本与农户生猪养殖 | 第36-37页 |
5.2.3 生猪出栏价格与农户生猪养殖意愿 | 第37-38页 |
5.3 农户疫病防治能力与农户生猪养殖意愿交叉分析 | 第38页 |
5.4 服务体系因素与农户生猪养殖意愿 | 第38-3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六章 调查结论与对策建议 | 第41-44页 |
6.1 调查结论 | 第41页 |
6.2 对策建议 | 第41-44页 |
6.2.1 切实做好疫病防治工作 | 第41-42页 |
6.2.2 加强养殖方面的培训指导 | 第42页 |
6.2.3 完善生猪养殖的服务体系 | 第42-43页 |
6.2.4 提高散户的生猪养殖组织化程度 | 第43页 |
6.2.5 采取有效措施规避生猪价格风险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附录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