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8-9页 |
1 研究现状 | 第9-16页 |
1.1 植冠种子库的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2 土壤种子库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云南松 | 第13-16页 |
2 论文选题依据 | 第16-18页 |
2.1 选题意义 | 第16-17页 |
2.2 拟解决的科学问题 | 第17页 |
2.3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17页 |
2.4 项目来源与经费支持 | 第17-18页 |
3 研究概况及方法 | 第18-23页 |
3.1 研究区域概况 | 第18-19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19-22页 |
3.2.1 云南松植冠种子库和土壤种子库调查 | 第19-20页 |
3.2.2 云南松种子埋藏实验中的种子命运 | 第20-21页 |
3.2.3 球果和种子高温处理实验 | 第21-22页 |
3.2.4 球果和种子抗旱对比实验 | 第22页 |
3.3 数据处理 | 第22-23页 |
4 结果分析 | 第23-34页 |
4.1 云南松植冠种子库与土壤种子库储藏种子数量和活力 | 第23-26页 |
4.2 云南松种子埋藏实验中的种子命运 | 第26-30页 |
4.3 球果鳞片对种子抗高温耐火性的保护作用 | 第30-33页 |
4.4 球果鳞片对种子耐旱的保护作用 | 第33-34页 |
5 讨论与结论 | 第34-38页 |
5.1 讨论 | 第34-37页 |
5.1.1 云南松植冠种子库储藏能力高于土壤种子库 | 第34-35页 |
5.1.2 云南松植冠种子库对火后更新的贡献意义大于土壤种子库 | 第35-36页 |
5.1.3 宿存在球果的种子具有更高的抗干旱能力 | 第36-37页 |
5.2 结论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3页 |
硕士研究生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43-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