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背景下乡村旅游景观优化的对策研究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2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3页 |
1.2 选题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1.2.1 选题目的 | 第13-14页 |
1.2.2 选题意义 | 第14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3.3 国内外研究综述评价 | 第18-19页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9-20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20页 |
1.5 论文的创新点 | 第20-22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22-24页 |
2.1 理论基础 | 第22-23页 |
2.1.1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2页 |
2.1.2 景观生态学理论 | 第22-23页 |
2.2 相关概念 | 第23-24页 |
2.2.1 全域旅游 | 第23页 |
2.2.2 乡村旅游 | 第23页 |
2.2.3 乡村旅游景观 | 第23-24页 |
第三章 目前我国乡村旅游景观现状 | 第24-30页 |
3.1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概况 | 第24-25页 |
3.2 我国乡村旅游景观现状 | 第25-28页 |
3.2.1 乡村旅游景观的基本构成要素 | 第25-26页 |
3.2.2 乡村旅游景观空间系统构成状况 | 第26页 |
3.2.3 我国乡村旅游景观所存的问题 | 第26-28页 |
3.3 全域旅游视角下乡村旅游景观现状与不足 | 第28-30页 |
3.3.1 缺乏系统且整体的规划 | 第28页 |
3.3.2 缺乏精神文化层面的景观 | 第28-29页 |
3.3.3 缺乏资源的有效整合 | 第29页 |
3.3.4 缺乏全域景观的保护 | 第29-30页 |
第四章 全域旅游对乡村旅游景观优化提出要求 | 第30-34页 |
4.1 全域旅游为乡村旅游景观优化提供支撑 | 第30页 |
4.2 全域旅游促进乡村旅游景观优化 | 第30-32页 |
4.2.1 全域旅游促使乡村旅游景观休闲化 | 第31页 |
4.2.2 全域旅游促使旅游景观空间一体化 | 第31页 |
4.2.3 全域旅游促使乡村旅游景观资源整合 | 第31-32页 |
4.3 全域旅游时代乡村旅游景观的打造模式 | 第32-34页 |
4.3.1 实施绿色自然的生态发展 | 第32页 |
4.3.2 调整乡村农林景观格局 | 第32-33页 |
4.3.3 推动景观乡土化与全域旅游相融合 | 第33页 |
4.3.4 谋划村庄的名俗化特色 | 第33-34页 |
第五章 全域旅游背景下乡村旅游景观优化的模式借鉴 | 第34-40页 |
5.1 桐庐县概况 | 第34-35页 |
5.2 桐庐乡村旅游景观全域优化 | 第35-37页 |
5.2.1 桐庐全域旅游发展历程 | 第35-36页 |
5.2.2 桐庐乡村旅游景观全域化的发展模式 | 第36-37页 |
5.3 经验启示 | 第37-40页 |
5.3.1 从封闭空间向开放空间转变 | 第38页 |
5.3.2 整合全域旅游资源 | 第38-39页 |
5.3.3 营造全域旅游景观环境 | 第39-40页 |
第六章 全域旅游背景下乡村旅游景观优化的应对策略 | 第40-46页 |
6.1 乡村旅游景观优化以全域旅游理念为指导 | 第40-41页 |
6.1.1 旅游休闲化 | 第40-41页 |
6.1.2 旅游空间一体化 | 第41页 |
6.1.3 旅游资源多元化 | 第41页 |
6.2 全域旅游背景下的乡村旅游景观优化的建议 | 第41-42页 |
6.2.1 乡村整体景观营造优化 | 第41-42页 |
6.2.2 改善景观结构与功能 | 第42页 |
6.2.3 优化景观要素的布局 | 第42页 |
6.2.4 推进乡村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 第42页 |
6.3 建立乡村旅游发展与全域景观优化协同机制 | 第42-46页 |
6.3.1 全域规划,旅游引领 | 第42-43页 |
6.3.2 集约生态,合理布局 | 第43页 |
6.3.3 突出特色,保持乡土 | 第43-44页 |
6.3.4 旅游导向,发展景观 | 第44页 |
6.3.5 塑造品牌,打响文化 | 第44-45页 |
6.3.6 引进人才,提升环境 | 第45-46页 |
第七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 第46-47页 |
7.1 研究总结 | 第46页 |
7.2 不足与展望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