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20页 |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 1.1.1 选题背景 | 第12页 |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 1.2 文献综述 | 第13-18页 |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 1.2.3 简要评析 | 第17-18页 |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8-20页 |
| 1.3.1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 1.3.2 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 第2章 安置社区建设研究理论基础 | 第20-26页 |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0-22页 |
| 2.1.1 社区内涵 | 第20页 |
| 2.1.2 社会资本内涵 | 第20-21页 |
| 2.1.3 安置社区内涵 | 第21页 |
| 2.1.4 安置社区独特的特征 | 第21-22页 |
| 2.2 社会资本理论 | 第22-25页 |
| 2.2.1 社会资本理论的主要观点 | 第22-23页 |
| 2.2.2 社会资本理论的构成要素 | 第23-24页 |
| 2.2.3 安置社区建设研究中的社会资本理论运用 | 第24-25页 |
| 2.3 安置社区建设的制度依据 | 第25-26页 |
| 第3章 C市安置社区建设目标模式探微 | 第26-30页 |
| 3.1 C市安置社区建设的基本目标 | 第26-27页 |
| 3.1.1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 第26页 |
| 3.1.2 实现安置社区自治 | 第26-27页 |
| 3.1.3 适应现代化城市发展要求 | 第27页 |
| 3.2 C市安置社区建设主要模式 | 第27-30页 |
| 3.2.1 政府主导模式 | 第27-28页 |
| 3.2.2 居民自治型模式 | 第28-29页 |
| 3.2.3 安置社区建设主要模式利弊分析 | 第29-30页 |
| 第4章 C市安置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30-42页 |
| 4.1 C市安置社区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透视 | 第30-38页 |
| 4.1.1 社区居民关系网络发展不完善 | 第30-32页 |
| 4.1.2 安置社区规范制度发展不健全 | 第32-35页 |
| 4.1.3 安置社区内信任度低 | 第35-38页 |
| 4.2 C市安置社区建设出现问题的主要成因剖析 | 第38-42页 |
| 4.2.1 自上而下的管理体制促成社区垂直关系网络发展 | 第38页 |
| 4.2.2 中介组织发展滞后导致居民关系网络形成缺乏联接桥梁 | 第38-39页 |
| 4.2.3 新型社区法制环境不完善且居民法律观念淡薄 | 第39页 |
| 4.2.4 道德伦理规范的约束功能逐渐弱化且共同体价值观缺失 | 第39-40页 |
| 4.2.5 居住物理空间扩大降低居民的交流频率 | 第40-41页 |
| 4.2.6 传统信任文化的培育力度不强 | 第41页 |
| 4.2.7 政府行政主导地位尚未发生根本性变化 | 第41-42页 |
| 第5章 推进C市安置社区建设的对策思考 | 第42-49页 |
| 5.1 加强安置社区社会关系网络的培育 | 第42-44页 |
| 5.1.1 理顺社区之间关系并促进横向网络发展 | 第42-43页 |
| 5.1.2 推动安置社区居民的参与网络建设 | 第43页 |
| 5.1.3 加强安置社区中介组织建设 | 第43-44页 |
| 5.2 加强安置社区规范的培育 | 第44-46页 |
| 5.2.1 强化社区正式制度规范建设 | 第44-45页 |
| 5.2.2 构建互惠性非制度化规范来重塑精神力量 | 第45-46页 |
| 5.3 提升安置社区内部信任度 | 第46-49页 |
| 5.3.1 加强对传统信任文化的继承及深度挖掘 | 第46页 |
| 5.3.2 长期互动促进居民之间信任关系形成 | 第46-47页 |
| 5.3.3 转变政府主导地位来重获社区居民信任 | 第47-49页 |
| 结论 | 第49-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 致谢 | 第55-56页 |
| C市安置社区建设情况调查问卷 | 第56-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