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中国哲学论文--先秦哲学(~前220年)论文--诸子前哲学论文

易道基本符号系统研究

摘要第3-6页
ABSTRACT第6-11页
绪论第22-44页
    一、选题意义第22-29页
    二、研究动态第29-38页
    三、研究方法第38-40页
    四、内容与创新第40-44页
第一章 易道符号系统建构的基本原理第44-112页
    前言第44-66页
        一、易道内涵第44-55页
        二、易道认知方法第55-59页
        三、易道符号思想概论第59-65页
        四、易道基本符号系统架构第65-66页
    第一节 无极之道——无为而无不为的无极观第66-69页
        一、无极内涵主要记载:无极乃无思议无言说的本来之名第66-67页
        二、无极之道归纳总结:无极对应法尔如是的本来真相第67-69页
    第二节 太极之道——宇宙和合一体的太极观第69-73页
        一、太极内涵历史论述:太极乃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的道之别名第69-71页
        二、太极之道分析总结:太极对应阴阳的对立统一之全息整体第71-73页
    第三节 阴阳之道——对立统一的太极阴阳观第73-90页
        一、阴阳内涵历史记载:阴阳乃宇宙万有现象的最基本表现形式第73-78页
        二、阴阳之道总结阐示:阴阳是一切二元对立现象的共性变量组第78-90页
    第四节 三才之道——三位一体的太极三才观第90-93页
        一、三才内涵文献记载:三才乃天人地三位同体的整体分类第90-92页
        二、三才之道归纳分析:三才是一分二及二合一的一体三分法第92-93页
    第五节 五行之道——生克同体的太极五行观第93-108页
        一、五行内涵历史记录:五行乃万有存在的五类基本形式第93-98页
        二、五行之道阐示解析:五行是阴阳变化显现的一体五分法第98-108页
    第六节 无极太极阴阳三才五行之道的关系第108-112页
        一、历史论述:无极衍化太极阴阳三才五行顺生模式第108-109页
        二、分析论证:无极为体太极为相阴阳三才五行为用第109-112页
第二章 易道符号系统的建构与推演第112-199页
    第一节 无极符号——存在之“体”的无为象征表达第112页
    第二节 太极符号——存在之“相”的有为象征表达第112-114页
    第三节 阴阳符号——存在之“用”的至简象征表达第114-123页
    第四节 三才符号——阴阳衍化三才第123-124页
    第五节 四象符号——阴阳衍化四象第124-136页
        一、四象内涵文献记载:四象乃四方四时等四类同体的象征符号第124-127页
        二、四象内涵解析论证:以上下观太极阴阳所成一体四分之排列第127-136页
    第六节 五行符号——阴阳衍化五行第136-140页
    第七节 八卦符号——阴阳衍化八卦第140-169页
        一、八卦内涵文献记载:八卦乃天地间八类自然现象及其象征符号第140-143页
        二、八卦内涵推理分析:以三才观太极阴阳而形成的八类符号排列第143-169页
    第八节 干支符号——阴阳衍化天干地支第169-183页
        一、干支内涵历史传载:干支乃天文历法中标记时空的象征符号第169-172页
        二、干支内涵归纳解析:干支是太极坐标系时空方位的量化细分第172-183页
    第九节 重卦符号——阴阳衍化六十四重卦第183-199页
        一、重卦内涵文献记载:重卦乃八卦相重所形成的排列组合符号第183-184页
        二、重卦内涵论证总结:以阴阳三才观太极阴阳形成的排列符号第184-199页
第三章 易道符号系统之图式定理推演第199-239页
    第一节 阴阳符号推演伏羲先天八卦图第199-215页
        一、历史记载:伏羲八卦图乃八类卦象的时空先天方位排列图第199-200页
        二、科学论证:伏羲八卦图是日地相对静止的阴阳排列方位图第200-215页
    第二节 阴阳符号推演文王后天八卦图第215-224页
        一、历史概括:文王八卦图乃八类卦象的时空后天方位排列图第215-217页
        二、科学论证:文王八卦图是日地相对运动的阴阳排列方位图第217-224页
    第三节 阴阳八卦符号推演伏羲八卦图与文王八卦图之相互关系第224-231页
        一、伏羲八卦图推演文王八卦图第224-228页
        二、文王八卦图推演伏羲八卦图第228-231页
        三、伏羲八卦图与文王八卦图关系小结第231页
    第四节 阴阳符号推演河图与洛书第231-239页
        一、河图洛书历史:传说河图洛书乃龙马与神龟背上的纹络图第231-235页
        二、河图洛书推演:河图洛书是阴阳八卦顺逆变化的数字序列第235-239页
结语:易道符号系统研究的应用旨归第239-246页
参考文献第246-252页
附录第252-255页
后记第255-25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256页

论文共2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TiC和SiC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微波吸收性能研究
下一篇:舞蹈中共享的身体印迹—云南兰坪杂居民族的圈舞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