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0页 |
ABSTRACT | 第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研究方法、行文结构及创新点 | 第14-17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3.2 行文结构 | 第15页 |
1.3.3 创新点 | 第15-17页 |
第二章 网络技术的发展及其法律规约的历史实践 | 第17-29页 |
2.1 电信网络的产生及其法律规约(19 世纪30年代~20 世纪30年代) | 第17-22页 |
2.1.1 电信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 第17-18页 |
2.1.2 电信网络在战争中的实践及其产生的问题 | 第18-21页 |
2.1.3《国际电信公约》(1932 年)的建立及其意义 | 第21-22页 |
2.2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及其法律规约(20 世纪40年代~20 世纪80年代) | 第22-29页 |
2.2.1 网络技术的发展与计算机的诞生 | 第23-25页 |
2.2.2 网络攻击引发的网络安全问题 | 第25-26页 |
2.2.3《联合国宪章》(1945 年)的意义及各国国内网络立法趋势 | 第26-29页 |
第三章 网络战的形成及其法律规约的演进(20 世纪90年代~) | 第29-41页 |
3.1 网络武器的发展与网络战的形成 | 第29-36页 |
3.1.1 传统网络武器与现代网络武器 | 第29-30页 |
3.1.2 海湾战争以来的网络战 | 第30-33页 |
3.1.3 网络战的特点 | 第33-35页 |
3.1.4《网络犯罪公约》(2001 年)的制定及其意义 | 第35-36页 |
3.2 现行法律体系对规范网络战存在缺陷 | 第36-41页 |
3.2.1 网络战动摇国际法立法基础 | 第36-37页 |
3.2.2 网络战挑战战争法基本原则 | 第37-39页 |
3.2.3 网络战冲击《联合国宪章》的核心精神 | 第39-41页 |
第四章 网络战法律规约的最新尝试及其困境 | 第41-53页 |
4.1《塔林手册》的出台(2013 年) | 第41-45页 |
4.1.1《塔林手册》出台背景 | 第41-42页 |
4.1.2《塔林手册》的范围与规则 | 第42-44页 |
4.1.3《塔林手册》主要内容 | 第44-45页 |
4.2《塔林手册》的积极意义 | 第45-46页 |
4.2.1 为捍卫网络空间主权提供法律依据 | 第46页 |
4.2.2 保证网络战部队的合法性和必要性 | 第46页 |
4.3《塔林手册》的消极影响 | 第46-49页 |
4.3.1 技术资源优势下的绝对控制 | 第46-47页 |
4.3.2 国家利益失衡 | 第47-48页 |
4.3.3 重构法律相关规定 | 第48-49页 |
4.4 建立网络战国际公约存在困境 | 第49-53页 |
4.4.1 利益博弈问题 | 第49-50页 |
4.4.2 机制缺失问题 | 第50-51页 |
4.4.3 技术挑战问题 | 第51页 |
4.4.4 法律滞后问题 | 第51-53页 |
第五章 网络战法律规约的发展趋势 | 第53-66页 |
5.1 完善网络战法律规约体系,争取议定权 | 第53-59页 |
5.1.1 统筹多种立法机制 | 第53-56页 |
5.1.2 健全国际和国内网络战法律体系 | 第56-59页 |
5.2 积极发展网络技术,提高话语权 | 第59-60页 |
5.2.1 掌握网络自主核心技术,提高网络信息安全技术水平 | 第59页 |
5.2.2 培养应对网络空间安全挑战的人才队伍 | 第59-60页 |
5.3 高度重视网络空间安全战略,把握主动权 | 第60-66页 |
5.3.1 颁布网络空间安全国际战略 | 第60-63页 |
5.3.2 积极组织网络空间演习 | 第63-66页 |
附表 | 第66-68页 |
结束语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5页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