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5页 |
1.1 课题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1.2 综采工作面输送设备状态监测系统的发展和现状 | 第12-13页 |
1.2.1 国外发展和研究现状 | 第12页 |
1.2.2 国内发展和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研究目标及内容 | 第13-15页 |
第二章 综采工作面输送设备状态监测系统方案设计 | 第15-25页 |
2.1 已开发系统介绍与现场调研 | 第15-18页 |
2.1.1 状态监测系统已开发产品 | 第15-16页 |
2.1.2 现场安装与调研 | 第16-18页 |
2.2 状态监测系统结构与功能设计 | 第18-19页 |
2.2.1 状态监测系统结构设计 | 第18页 |
2.2.2 状态监测系统功能设计 | 第18-19页 |
2.2.3 状态监测系统监测点确定 | 第19页 |
2.3 状态监测系统技术指标 | 第19-20页 |
2.4 状态监测系统主机方案设计 | 第20-23页 |
2.4.1 状态监测主机结构设计 | 第21-22页 |
2.4.2 隔爆兼本安电源设计 | 第22页 |
2.4.3 传感器结构及接插方式 | 第22-23页 |
2.4.4 电缆选型 | 第2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3-25页 |
第三章 状态监测系统硬件设计 | 第25-45页 |
3.1 系统硬件总体结构 | 第25页 |
3.2 输送设备状态监测系统硬件设计 | 第25-36页 |
3.2.1 控制器CPU的选型 | 第25-27页 |
3.2.2 人机界面选型 | 第27-28页 |
3.2.3 电源电路设计 | 第28-29页 |
3.2.4 通讯电路设计 | 第29-31页 |
3.2.5 键盘与PS\2接口电路设计 | 第31-32页 |
3.2.6 信号调理电路设计 | 第32-34页 |
3.2.7 故障报警电路设计 | 第34-35页 |
3.2.8 红外接收电路设计 | 第35页 |
3.2.9 其他功能设计 | 第35-36页 |
3.3 硬件抗干扰设计 | 第36-42页 |
3.3.1 电路设计 | 第36-39页 |
3.3.2 器件选择 | 第39-40页 |
3.3.3 电路板设计 | 第40-42页 |
3.4 传感器改进设计 | 第42-44页 |
3.4.1 轴温传感器改进设计 | 第42-43页 |
3.4.2 传感器接插方式的改进 | 第43-4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状态监测系统软件设计 | 第45-63页 |
4.1 系统软件总体结构 | 第45-46页 |
4.2 系统通讯网络结构设计 | 第46-50页 |
4.2.1 通讯方式 | 第47页 |
4.2.2 通讯协议 | 第47-49页 |
4.2.3 主机与人机界面通讯 | 第49-50页 |
4.2.4 上位机与总站通讯 | 第50页 |
4.3 输送设备状态监测系统软件设计 | 第50-57页 |
4.3.1 监测主程序设计 | 第50-51页 |
4.3.2 信号采集与处理子程序设计 | 第51-53页 |
4.3.3 通信子程序设计 | 第53-54页 |
4.3.4 阈值预警子程序设计 | 第54页 |
4.3.5 CPU与人机界面交互子程序设计 | 第54-55页 |
4.3.6 显示界面设计 | 第55-57页 |
4.4 FreeMODBUS协议移植 | 第57-59页 |
4.4.1 物理层接口文件配置 | 第57-58页 |
4.4.2 FreeModbus初始化及运行流程 | 第58-59页 |
4.5 系统上位机软件程序设计 | 第59-62页 |
4.5.1 故障诊断程序设计 | 第60-61页 |
4.5.2 显示画面程序设计 | 第61-62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五章 状态监测系统调试 | 第63-69页 |
5.1 电源性能测试 | 第63-65页 |
5.2 监测功能测试 | 第65-66页 |
5.3 通讯性能测试 | 第66-6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9-71页 |
6.1 工作总结 | 第69-70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致谢 | 第75-77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7-78页 |
附图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