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理论论文

立法改变和撤销制度探析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2-16页
    1.1 研究缘起第12页
    1.2 研究现状第12-13页
    1.3 研究意义第13-14页
    1.4 研究方法第14-16页
第2章 立法改变和撤销制度的基本理论第16-22页
    2.1 立法改变和撤销制度的含义第16-18页
        2.1.1 立法改变和撤销制度的概念第16-17页
        2.1.2 立法改变、撤销与类似概念的区分第17-18页
    2.2 立法改变和撤销制度的性质第18-19页
        2.2.1 立法审查结果的体现第18-19页
        2.2.2 立法处理方式之一第19页
    2.3 立法改变与立法撤销的关系第19-22页
        2.3.1 立法改变与立法撤销的联系第19-20页
        2.3.2 立法改变与立法撤销的区别第20-22页
第3章 我国立法改变和撤销制度的现状第22-36页
    3.1 我国立法改变和撤销制度的立法规定第22-28页
        3.1.1 立法改变和撤销制度的主体及权限第22-23页
        3.1.2 立法改变和撤销制度的对象第23-26页
        3.1.3 立法改变和撤销制度的适用情形第26-28页
        3.1.4 立法改变和撤销制度的运行程序第28页
    3.2 我国立法改变和撤销制度的实践第28-34页
        3.2.1 关于改变和撤销法律的实践第28-29页
        3.2.2 关于改变和撤销行政法规的实践第29-30页
        3.2.3 关于改变和撤销地方性法规的实践第30-31页
        3.2.4 关于改变和撤销自治条例、单行条例的实践第31-32页
        3.2.5 关于改变和撤销规章的实践第32-33页
        3.2.6 关于改变和撤销授权立法的实践第33-34页
    3.3 小结第34-36页
第4章 域外相关制度的比较分析第36-44页
    4.1 宣告无效或作出变动制度第36-38页
        4.1.1 域外代表性国家的规定第36-38页
        4.1.2 各国规定之间的比较分析第38页
    4.2 违宪审查制度第38-42页
        4.2.1 违宪审查的三种模式第39-42页
        4.2.2 违宪审查制度之间的比较分析第42页
    4.3 小结第42-44页
第5章 我国立法改变和撤销制度存在的问题第44-51页
    5.1 立法上存在的问题第44-47页
        5.1.1 规定缺乏对应性和统一性第44-45页
        5.1.2 必备要素仍有欠缺第45-46页
        5.1.3 主体权限划分不明确第46-47页
        5.1.4 部分程序规定缺乏可操作性第47页
    5.2 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第47-50页
        5.2.1 立法改变和撤销制度运作困难第48-49页
        5.2.2 违宪审查尚未形成系统化制度第49页
        5.2.3 立法监督方式之间脱节第49-50页
    5.3 小结第50-51页
第6章 完善立法改变和撤销制度的构想第51-59页
    6.1 优化立法规定第51-54页
        6.1.1 精确立法语言确保规定的统一性第51-52页
        6.1.2 充实立法改变和撤销制度的内容第52-53页
        6.1.3 明确立法改变和撤销主体之权限第53页
        6.1.4 建立统一的可操作标准第53-54页
    6.2 注重制度运行第54-58页
        6.2.1 确立相应的制度保障第55页
        6.2.2 合理借鉴域外违宪审查制度第55-56页
        6.2.3 注重各立法监督方式之间的配合第56-58页
    6.3 小结第58-59页
结论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6页
致谢第66-6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美国土地征收中公共利益标准的界定
下一篇: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过失的司法认定--从“史某某故意杀人案”的辨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