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2 秘密共享的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4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7-20页 |
第二章 秘密共享基本概念与主要方案 | 第20-26页 |
2.1 秘密共享介绍 | 第20-22页 |
2.1.1 秘密共享系统基本模型 | 第20页 |
2.1.2 访问结构 | 第20页 |
2.1.3 完美秘密共享方案 | 第20-21页 |
2.1.4 渐进完美秘密共享方案 | 第21页 |
2.1.5 理想的秘密共享方案 | 第21-22页 |
2.1.6 (t,n)门限秘密共享方案 | 第22页 |
2.2 主要(t,n)门限秘密共享方案介绍 | 第22-24页 |
2.2.1 Shamir(t,n)门限秘密共享方案 | 第22-23页 |
2.2.2 基于中国剩余定理的门限秘密共享方案 | 第23-24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4-26页 |
第三章 面向组的门限秘密共享概念与模型 | 第26-32页 |
3.1 背景介绍 | 第26-27页 |
3.2 定义与模型 | 第27-29页 |
3.2.1 随机成分概念 | 第27-28页 |
3.2.2 面向组的门限秘密共享概念 | 第28-29页 |
3.2.3 系统模型 | 第29页 |
3.3 面向组的门限秘密共享方案特性 | 第29-3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第四章 面向组的门限秘密共享方案 | 第32-42页 |
4.1 基于成员公开信息融合的随机成分构造 | 第32-35页 |
4.1.1 基于多项式的随机成分(PRC)构造 | 第32-33页 |
4.1.2 基于中国剩余定理的随机成分( CRT-RC)构造 | 第33-35页 |
4.2 基于线性码的面向组门限秘密共享方案 | 第35-41页 |
4.2.1 基于线性码的一般门限秘密共享方案 | 第35-36页 |
4.2.2 基于线性码的面向组门限秘密共享方案 | 第36-41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五章 理想的面向组门限秘密共享方案 | 第42-52页 |
5.1 系统安全模型 | 第42页 |
5.2 随机数协商 | 第42-44页 |
5.3 基于线性码的理想的面向组秘密共享方案 | 第44-45页 |
5.4 安全性分析 | 第45-50页 |
5.5 两种基于线性码的面向组方案性能对比 | 第50-51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致谢 | 第58-60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