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共产党论文--党史论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论文

延安整风提升中国共产党凝聚力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0-19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0-13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2页
        1.1.2 选题意义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3-17页
        1.2.1 国内研究综述第13-16页
        1.2.2 国外研究综述第16-17页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7页
        1.3.1 研究的基本思路第17页
        1.3.2 研究的基本方法第17页
    1.4 创新之处第17-19页
第2章 中国共产党凝聚力基本理论考察第19-31页
    2.1 中国共产党凝聚力内涵与特征第19-20页
        2.1.1 中国共产党凝聚力内涵第19页
        2.1.2 中国共产党凝聚力层次性特征第19-20页
    2.2 中国共产党凝聚力的形成第20-26页
        2.2.1 思想基础:共产主义的政治信仰第21-22页
        2.2.2 理论渊源:科学的革命理论第22-23页
        2.2.3 哲学依据: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第23-24页
        2.2.4 制度保障:严格的组织纪律第24-26页
    2.3 中国共产党凝聚力的功能第26-31页
        2.3.1 党自身发展壮大的精神纽带第26-27页
        2.3.2 革命战争年代党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第27-28页
        2.3.3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战胜各种困难的强大动力第28-29页
        2.3.4 改革开放新时期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坚强保障第29-31页
第3章 延安整风与中国共产党凝聚力提升第31-46页
    3.1 延安整风前中国共产党的凝聚力状况分析第31-34页
        3.1.1 思想路线上的分歧消解党的凝聚力第31-33页
        3.1.2 党内非无产阶级思想冗杂妨碍党的团结统一第33-34页
    3.2 思想理论建设:夯实党的凝聚力的思想根基第34-37页
        3.2.1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第35-36页
        3.2.2 毛泽东思想成为全党的指导思想第36-37页
    3.3 组织建设:巩固党的凝聚力的组织保障第37-40页
        3.3.1 党中央新的领导集体的建立第37-38页
        3.3.2 反对宗派主义维护党的统一第38-39页
        3.3.3 民主集中制的进一步完善第39-40页
    3.4 优良作风建设:营造党的凝聚力的良好氛围第40-42页
        3.4.1 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第40-41页
        3.4.2 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第41页
        3.4.3 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第41-42页
    3.5 廉洁政治建设:保证党的凝聚力的有效发挥第42-46页
        3.5.1 开创了运动反腐的新方略第43-44页
        3.5.2 严惩腐败行为实行民主监督第44页
        3.5.3 领导干部自觉秉持廉洁作风第44-46页
第4章 延安整风对增强党的凝聚力的经验及启示第46-55页
    4.1 延安整风增强党的凝聚力的历史经验第46-49页
        4.1.1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增强党的凝聚力的主线第46-47页
        4.1.2 坚持科学正确的路线是增强党的凝聚力的根本第47页
        4.1.3 加强党性修养是增强党的凝聚力的重要手段第47-48页
        4.1.4 建设优良作风是增强党的凝聚力的必要条件第48-49页
    4.2 延安整风对新时期增强党的凝聚力的启示第49-55页
        4.2.1 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统一全党思想第49-50页
        4.2.2 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制定正确的政治路线第50-51页
        4.2.3 必须发展党内民主,增强党的内聚力第51-52页
        4.2.4 必须强化党的宗旨意识,增强党的外聚力第52-55页
结论第55-57页
参考文献第57-60页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0-61页
致谢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2000-2012年《检察日报》报道案件的教育腐败及其治理研究
下一篇:背景音乐对在线相亲网站用户决策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