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引言 | 第9页 |
1.2 梁柱连接的分类 | 第9-14页 |
1.2.1 美国钢结构建筑设计规范(ANSI/AISC 360-05)分类 | 第9-10页 |
1.2.2 欧洲规范(prEN 199318:2003)分类 | 第10-13页 |
1.2.3 Bjorhovde Nethercot等分类 | 第13-14页 |
1.2.4 我国规范的分类 | 第14页 |
1.3 半刚性连接主要形式与进展 | 第14-17页 |
1.3.1 半刚性节点常见连接形式 | 第14-16页 |
1.3.2 半刚性连接的研究方法及现状 | 第16-17页 |
1.3.3 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17页 |
1.4 本文的工作与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第二章 T型钢节点连接的理论分析 | 第19-34页 |
2.1 节点弯矩—转角曲线分析 | 第19-28页 |
2.1.1 T型钢连接转角的定义 | 第19-20页 |
2.1.2 弯矩—转角曲线方程 | 第20-21页 |
2.1.3 弯矩—转角(M-Φ)曲线计算方法 | 第21-28页 |
2.2 节点承载力分析 | 第28-33页 |
2.2.1 摩擦型高强度螺栓计算 | 第28-31页 |
2.2.2 受拉侧T型钢翼缘板计算 | 第31-32页 |
2.2.3 受拉侧T型钢腹板计算 | 第32-33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T形连接试验研究 | 第34-62页 |
3.1 实验简介与目的 | 第34-38页 |
3.1.1 试件设计与连接件选取 | 第35-36页 |
3.1.2 试件和T型钢材料选取及材性试验 | 第36-38页 |
3.2 T形连接节点试验 | 第38-42页 |
3.2.1 试验加载方案 | 第39-41页 |
3.2.2 测量方案 | 第41-42页 |
3.3 节点试验结果分析 | 第42-60页 |
3.3.1 试件加载过程中的响应 | 第42-44页 |
3.3.2 加载端部的荷载—位移曲线对比分析 | 第44-46页 |
3.3.3 试件节点梁端应变值分析 | 第46-50页 |
3.3.4 节点连接件上应变值分析 | 第50-55页 |
3.3.5 柱节点位置处应变值分析 | 第55-59页 |
3.3.6 试件弯矩—转角曲线分析 | 第59-6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四章 试验模型的有限元模拟分析 | 第62-72页 |
4.1 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简介 | 第62页 |
4.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62-64页 |
4.3 有限元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64-70页 |
4.3.1 节点处高强度螺栓应力分析 | 第64-66页 |
4.3.2 连接件螺栓孔附近应力分析 | 第66-68页 |
4.3.3 节点处柱加劲肋应力分析 | 第68-7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第五章 试验结果与有限元模拟结果对照 | 第72-77页 |
5.1 试件响应与实体模型状态对比 | 第72-73页 |
5.2 位移—荷载曲线对照 | 第73-75页 |
5.3 弯矩—转角曲线对比分析 | 第75-7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7-79页 |
本文结论 | 第77-78页 |
展望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2-85页 |
致谢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