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金属学与热处理论文--金属材料论文--有色金属及其合金论文--轻有色金属及其合金论文

镁锡锌铜合金组织和性能研究及热变形数值模拟

中文摘要第3-5页
英文摘要第5-7页
1 绪论第11-33页
    1.1 镁及其合金概述第11-13页
    1.2 低成本高强变形镁合金研究第13-18页
    1.3 镁合金热变形行为研究第18-26页
        1.3.1 高温流变应力模型第18-22页
        1.3.2 动态再结晶动力学方程第22-24页
        1.3.3 塑性加工图第24-26页
    1.4 动态再结晶演变模拟研究第26-29页
    1.5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和内容第29-33页
        1.5.1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9-30页
        1.5.2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第30页
        1.5.3 本课题技术路线第30-33页
2 Mg-8.0Sn-2.0Zn-xCu合金组织和性能研究第33-51页
    2.1 实验材料及方法第34-36页
    2.2 铸态Mg-8.0Sn-2.0Zn-xCu合金显微组织第36-40页
    2.3 挤压态Mg-8.0Sn-2.0Zn-xCu合金显微组织第40-46页
    2.4 挤压态Mg-8.0Sn-2.0Zn-xCu合金力学性能第46-47页
    2.5 分析与讨论第47-48页
    2.6 本章小结第48-51页
3 Mg-8.0Sn-2.0Zn-0.5Cu合金热压缩变形行为研究第51-71页
    3.1 实验材料及方法第52-53页
    3.2 固溶态Mg-8.0Sn-2.0Zn-0.5Cu合金显微组织第53-54页
    3.3 流动应力应变曲线第54-55页
    3.4 应变补偿本构模型建立第55-59页
    3.5 动态再结晶微观组织演变第59-65页
    3.6 热加工成形性评判第65-68页
    3.7 本章小结第68-71页
4 单相材料及含第二相颗粒材料晶粒均匀化长大模拟第71-87页
    4.1 元胞自动机方法原理第72-74页
        4.1.1 CA方法特性第72-73页
        4.1.2 CA模型的构成第73-74页
    4.2 单相材料的晶粒均匀长大CA模拟第74-79页
        4.2.1 晶界迁移规则及物理意义第74-76页
        4.2.2 结果验证与分析第76-79页
    4.3 含第二相颗粒材料的晶粒均匀长大CA模拟第79-84页
        4.3.1 第二相颗粒对晶粒长大的基本影响规律第79-80页
        4.3.2 晶界迁移规则及CA模型的建立第80-81页
        4.3.3 结果验证与分析第81-84页
    4.4 本章小结第84-87页
5 热变形过程动态再结晶的元胞自动机模拟第87-113页
    5.1 单相材料动态再结晶CA模拟数学模型第88-91页
        5.1.1 位错密度演化模型第89页
        5.1.2 动态再结晶形核模型第89-90页
        5.1.3 动态再结晶晶粒长大模型第90-91页
    5.2 含第二相颗粒材料动态再结晶CA模拟数学模型第91-92页
        5.2.1 位错密度演化模型第91页
        5.2.2 动态再结晶形核模型第91-92页
        5.2.3 动态再结晶晶粒长大模型第92页
    5.3 动态再结晶CA模型的建立第92-94页
        5.3.1 动态再结晶晶粒拓扑变形第92页
        5.3.2 动态再结晶CA模型构建第92-94页
    5.4 AZ31镁合金单道次等温热压缩CA模拟第94-100页
        5.4.1 实验材料及方法第94页
        5.4.2 均匀化态AZ31镁合金显微组织第94-95页
        5.4.3 模拟结果验证与分析讨论第95-100页
    5.5 Mg-8.0Sn-2.0Zn-0.5Cu合金单道次等温热压缩CA模拟第100-110页
        5.5.1 均匀化态显微组织第100-101页
        5.5.2 第二相颗粒对动态再结晶行为的影响第101-104页
        5.5.3 热变形参数对合金微观组织演变的影响第104-108页
        5.5.4 原始晶粒尺寸对合金微观组织演变的影响第108-110页
    5.6 本章小结第110-113页
6 热变形过程宏微观跨尺度数值模拟第113-139页
    6.1 实验材料方法第114页
    6.2 ABAQUS软件简介及用户子程序编写第114-117页
    6.3 AZ31和5052合金应变补偿本构方程及再结晶动力学构建第117-126页
        6.3.1 流动应力应变曲线第117-119页
        6.3.2 应变补偿本构方程构建第119-124页
        6.3.3 动态再结晶动力学模型第124-126页
    6.4 热变形过程宏微观模拟第126-136页
        6.4.1 热变形宏微观模型第126-128页
        6.4.2 UHARD用户子程序建立第128-129页
        6.4.3 结果分析与讨论第129-136页
    6.5 本章小结第136-139页
7 结论与展望第139-143页
    7.1 本文主要结论第139-141页
    7.2 后续研究工作的展望第141-143页
致谢第143-145页
参考文献第145-163页
附录第163-168页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目录第163页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申请专利目录第163页
    C. 部分程序源代码第163-168页

论文共1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DROF新工艺下铸坯提温的研究与应用
下一篇:热连轧机轧辊磨损与热变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