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总则论文

论我国刑法中的死缓限制减刑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2页
    第一节 选题意图第9页
    第二节 研究现状第9-10页
    第三节 研究方法第10页
    第四节 创新之处第10-12页
第二章 死缓限制减刑的概述第12-24页
    第一节 名词解析第12-15页
        一 死刑缓期执行和死缓限制减刑第12-13页
        二 减刑和死缓减刑第13页
        三 减刑的限制和死缓限制减刑第13-15页
    第二节 死缓限制减刑的性质第15-18页
    第三节 死缓限制减刑的特点第18-20页
    第四节 死缓限制减刑的价值第20-24页
        一 死缓限制减刑使我国刑罚体系结构更加完善第20-21页
        二 死缓限制减刑可以更好的贯彻我国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第21-22页
        三 能够达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协调第22-23页
        四 体现了审判权对执行权的限制第23-24页
第三章 死缓限制减刑的适用第24-33页
    第一节 死缓限制减刑适用的前提条件第24-26页
    第二节 死缓限制减刑适用的对象条件第26-28页
    第三节 死缓限制减刑的实质条件第28-30页
    第四节 死缓限制减刑的适用程序第30-33页
第四章 死缓限制减刑制度引入复权之思考第33-42页
    第一节 复权制度概述第34-36页
        一 复权制度的渊源第34-35页
        二 复权制度的特征第35-36页
    第二节 我国限制减刑引入复权制度的可行性分析第36-39页
        一 限制减刑纳入复权制度范围的理论分析第36-37页
        二 我国限制减刑引入复权制度的必要性第37-39页
    第三节 死缓限制减刑复权适用本土化思考第39-42页
第五章 死缓限制减刑的不足及完善第42-48页
    第一节 死缓限制减刑实体条件的不足第42-44页
        一 死缓限制减刑的适用范围过窄第42-43页
        二 对有组织的暴力犯罪界定不明第43页
        三 对于累犯的规定比较笼统第43-44页
    第二节 死缓限制减刑的程序缺陷第44页
    第三节 死缓限制减刑实体条件的完善第44-47页
        一 适当扩大限制减刑的适用范围第44-45页
        二 明确解释“有组织的暴力犯罪”第45-46页
        三 区别对待各种累犯第46-47页
    第四节 死缓限制减刑制度程序设计的完善第47-48页
结语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1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51-52页
致谢第52-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优先购买权研究
下一篇:论网络犯罪的刑法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