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8页 |
| 1.1 邻苯二甲酸酯概况 | 第14-15页 |
| 1.1.1 邻苯二甲酸酯的理化性质 | 第14页 |
| 1.1.2 邻苯二甲酸酯的用途与危害 | 第14-15页 |
| 1.2 邻苯二甲酸酯的污染与处理现状 | 第15-24页 |
| 1.2.1 邻苯二甲酸酯的污染现状 | 第15-22页 |
| 1.2.2 邻苯二甲酸酯的处理研究现状 | 第22-24页 |
| 1.3 微波强化高级氧化技术研究现状 | 第24-26页 |
| 1.4 过碳酸钠在环境修复中的研究现状 | 第26页 |
| 1.5 目的意义与研究内容 | 第26-28页 |
| 1.5.1 目的与意义 | 第26-27页 |
| 1.5.2 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 第二章 不同使用功能土壤PAEs的污染现状调查 | 第28-41页 |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8-31页 |
| 2.1.1 研究区域 | 第28-30页 |
| 2.1.2 样品采集 | 第30页 |
| 2.1.3 样品分析 | 第30-31页 |
| 2.2 结果与讨论 | 第31-40页 |
| 2.2.1 三种耕地土壤中PAEs含量与分布 | 第31-33页 |
| 2.2.2 电子垃圾手工拆解集散地土壤中PAEs含量、土壤粒径及有机质含量 | 第33-40页 |
| 2.3 小结 | 第40-41页 |
| 第三章 微波协同过碳酸钠处理DBP废水的工况与效能 | 第41-48页 |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41-42页 |
| 3.1.1 仪器 | 第41页 |
| 3.1.2 试剂 | 第41页 |
| 3.1.3 实验方法 | 第41-42页 |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42-47页 |
| 3.2.1 单因素实验 | 第42-45页 |
| 3.2.2 正交实验 | 第45-47页 |
| 3.2.3 对比实验 | 第47页 |
| 3.3 小结 | 第47-48页 |
| 第四章 微波协同过碳酸钠对DBP的降解机理 | 第48-57页 |
| 4.1 仪器、试剂 | 第48页 |
| 4.1.1 仪器 | 第48页 |
| 4.1.2 试剂 | 第48页 |
| 4.2 实验方法 | 第48-49页 |
| 4.2.1 微波协同过碳酸钠对DBP的降解动力学 | 第48-49页 |
| 4.2.2 自由基猝灭实验 | 第49页 |
| 4.2.3 DBP降解历程 | 第49页 |
| 4.2.4 DBP及降解产物分析 | 第49页 |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9-55页 |
| 4.3.1 微波协同SPC对DBP的降解动力学 | 第49-53页 |
| 4.3.2 自由基猝灭 | 第53-54页 |
| 4.3.3 微波协同过碳酸钠对DBP降解中间产物的探索 | 第54-55页 |
| 4.4 DBP降解机理分析 | 第55-56页 |
| 4.5 小结 | 第56-57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57-59页 |
| 5.1 结论 | 第57-58页 |
| 5.2 展望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9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 第69-71页 |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