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1.2.1 其他国家和地区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页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径 | 第14-15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3.2 技术路径 | 第14-15页 |
1.4 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 第15-16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4.2 结构安排 | 第16页 |
1.5 创新点 | 第16-18页 |
第2章 股权变动的基本理论 | 第18-27页 |
2.1 股权的概念 | 第18-21页 |
2.1.1 股权的内容 | 第18页 |
2.1.2 股权的法律性质 | 第18-21页 |
2.2 股权变动的概念 | 第21-22页 |
2.3 股权变动的相关原则 | 第22-25页 |
2.3.1 私法自治原则 | 第22-23页 |
2.3.2 股权限制转让原则 | 第23-24页 |
2.3.3 信息公开原则 | 第24页 |
2.3.4 效率兼顾公平原则 | 第24-25页 |
2.4 股权变动的要件 | 第25-26页 |
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股份有限公司股权变动的分析 | 第27-35页 |
3.1 股权变动原因的法理分析 | 第27-28页 |
3.2 股权变动的法律事实 | 第28-34页 |
3.2.1 股权变动原因之法律行为 | 第28-32页 |
3.2.2 股权变动原因之事实行为 | 第32-34页 |
小结 | 第34-35页 |
第4章 股份有限公司股权变动的模式与效力 | 第35-44页 |
4.1 现行立法对股权变动模式的规定及其问题 | 第35-37页 |
4.1.1 现行立法规定 | 第35-36页 |
4.1.2 现行立法存在的问题 | 第36-37页 |
4.2 股权变动的债权形式主义 | 第37-42页 |
4.2.1 股权变动债权意思主义模式及缺点 | 第37-39页 |
4.2.2 股权变动物权形式主义模式及缺点 | 第39-40页 |
4.2.3 股权变动债权形式主义模式及优点 | 第40-42页 |
4.3 股权变动的效力 | 第42-43页 |
4.3.1 法律行为引起股权变动效力的时间点 | 第42-43页 |
4.3.2 事实行为引起股权变动效力的时间点 | 第43页 |
小结 | 第43-44页 |
第5章 股份有限公司股权变动的限制 | 第44-55页 |
5.1 股份有限公司股权变动的限制类型 | 第44-52页 |
5.1.1 法定限制 | 第44-49页 |
5.1.2 约定限制 | 第49-52页 |
5.2 违反限制规定对股权变动的效力 | 第52-53页 |
小结 | 第53-55页 |
第6章 我国股份有限公司股权变动设计的建议 | 第55-59页 |
6.1 股权登记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 | 第55-56页 |
6.1.1 股权登记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55-56页 |
6.1.2 股权登记制度的完善 | 第56页 |
6.2 股权转让限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 | 第56-57页 |
6.2.1 股权转让限制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56页 |
6.2.2 股权转让限制制度的完善 | 第56-57页 |
6.3 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 | 第57-58页 |
6.3.1 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57页 |
6.3.2 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制度的完善 | 第57-58页 |
小结 | 第58-59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