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案预防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水肿的研究与实践
中文摘要 | 第7-8页 |
英文摘要 | 第8页 |
英文缩略语 | 第9-10页 |
前言 | 第10-11页 |
文献综述 | 第11-23页 |
1 乳腺癌的流行病学 | 第11-12页 |
1.1 乳腺癌发病的地域分布状况 | 第11页 |
1.2 我国乳腺癌发病率与死亡率 | 第11页 |
1.3 乳腺癌发病年龄的分布曲线 | 第11-12页 |
2 乳腺癌的治疗手段 | 第12页 |
3 乳腺癌术后常见并发症 | 第12-14页 |
3.1 乳腺癌虎口患侧上肢水肿 | 第12-13页 |
3.2 皮下积液 | 第13页 |
3.3 皮瓣坏死 | 第13-14页 |
3.4 切口感染 | 第14页 |
3.5 肩关节活动度受限 | 第14页 |
3.6 术后出血 | 第14页 |
4 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发生的影响因素 | 第14-17页 |
4.1 乳腺癌的分期 | 第15页 |
4.2 治疗方式 | 第15-16页 |
4.3 体重指数(BMI) | 第16页 |
4.4 损伤与感染 | 第16页 |
4.5 锻炼 | 第16页 |
4.6 年龄 | 第16-17页 |
5 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的评估方法 | 第17-19页 |
5.1 水置换法 | 第17页 |
5.2 周径测量法 | 第17页 |
5.3 淋巴水肿自感症状评估方法 | 第17-18页 |
5.4 红外线分析法 | 第18页 |
5.5 生物电阻抗法 | 第18-19页 |
6 预防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的研究进展 | 第19-22页 |
6.1 预防性治疗 | 第19页 |
6.2 西医疗法 | 第19-20页 |
6.3 中医疗法 | 第20-21页 |
6.4 综合疗法 | 第21页 |
6.5 康复性治疗 | 第21-22页 |
7 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 第22-23页 |
临床研究 | 第23-45页 |
1 研究对象 | 第23页 |
1.1 纳入标准 | 第23页 |
1.2 排除标准 | 第23页 |
2 研究方法 | 第23-26页 |
2.1 护理措施 | 第23-24页 |
2.2 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案主要内容 | 第24-25页 |
2.3 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案实施方法 | 第25-26页 |
3 评价指标 | 第26-27页 |
3.1 个人基本情况及疾病相关资料 | 第26页 |
3.2 患侧上肢水肿发生率及水肿程度 | 第26-27页 |
3.3 患侧肩关节活动度 | 第27页 |
3.4 患者淋巴水肿自感症状 | 第27页 |
4 统计学方法 | 第27页 |
5 研究结果 | 第27-45页 |
5.1 研究对象人口学资料及疾病相关资料对比 | 第27-29页 |
5.2 患侧上肢5点周径比较 | 第29页 |
5.3 术后患侧上肢水肿发生率及程度比较 | 第29-30页 |
5.4 患者肩关节活动度比较 | 第30页 |
5.5 淋巴水肿自感症状评估比较 | 第30-32页 |
5.6 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案实施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 第32-45页 |
讨论 | 第45-49页 |
1 一般资料与相关疾病资料分析 | 第45页 |
2 患者患侧上肢5点周径的相关分析 | 第45页 |
3 患侧上肢水肿及程度的相关分析 | 第45-46页 |
4 肩关节活动度的相关分析 | 第46-47页 |
5 淋巴水肿自感症状的相关分析 | 第47页 |
6 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案实施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 第47-48页 |
7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48-49页 |
结论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