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1-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5页 |
1.1.1 景区门户空间的营造 | 第11页 |
1.1.2 景区游客中心的发展 | 第11-12页 |
1.1.3 蟒岭绿道门户区游客中心设计 | 第12-15页 |
1.2 我国游客中心设计存在的问题 | 第15-16页 |
1.2.1 建筑形态和设计理念陈旧 | 第15页 |
1.2.2 规划模式及功能设施的缺陷 | 第15-16页 |
1.2.3 功能类型问题 | 第16页 |
1.3 项目研究的内容、目的及意义 | 第16-1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3.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7-18页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4.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8页 |
1.4.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5 研究框架与方法 | 第19-22页 |
1.5.1 研究框架 | 第19-21页 |
1.5.2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2. 蟒岭绿道游客中心设计前期研究 | 第22-30页 |
2.1 项目上位规划分析 | 第22-23页 |
2.1.1 蟒岭绿道自然生态景区规划 | 第22-23页 |
2.1.2 蟒岭绿道游客中心功能定位 | 第23页 |
2.2 资源条件分析 | 第23-25页 |
2.2.1 洛南县当地自然材料及其属性 | 第23-24页 |
2.2.2 洛南县当地自然材料的可利用性 | 第24-25页 |
2.3 项目基地分析 | 第25-27页 |
2.3.1 基地选址 | 第25页 |
2.3.2 基地位置 | 第25-26页 |
2.3.3 基地优劣性研究 | 第26-27页 |
2.3.4 项目地利用分析策略 | 第27页 |
2.4 蟒岭绿道游客中心设计的原则与构想 | 第27-29页 |
2.4.1 游客中心建筑的建设原则 | 第27-28页 |
2.4.2 蟒岭绿道游客中心的设计构想 | 第28-2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3. 蟒岭绿道游客中心方案设计研究 | 第30-75页 |
3.1 方案概念设计 | 第30-35页 |
3.1.1 项目建设用地的局限性 | 第30-31页 |
3.1.2 游客中心总平面布局方式研究 | 第31-35页 |
3.2 概念方案 1——地景式建筑 | 第35-47页 |
3.2.1 地景建筑的概念 | 第35-36页 |
3.2.2 地景建筑的设计策略 | 第36页 |
3.2.3 地景建筑案例分析 | 第36-44页 |
3.2.4 蟒岭绿道游客中心地景方案设计 | 第44-47页 |
3.3 概念方案 2——桥屋式建筑 | 第47-57页 |
3.3.1 桥屋建筑定义 | 第47-48页 |
3.3.2 桥屋类型探源 | 第48-49页 |
3.3.3 桥屋建筑的建构美学 | 第49-51页 |
3.3.4 现代桥屋建筑实例分析——平和县下石村希望小学 | 第51-54页 |
3.3.5 蟒岭绿道游客中心桥屋方案设计 | 第54-57页 |
3.3.6 方案选择 | 第57页 |
3.4 桥屋方案的深入设计 | 第57-62页 |
3.4.1 桥屋设计方案一——平交方式 | 第57-59页 |
3.4.2 桥屋设计方案二——立交方式 | 第59-61页 |
3.4.3 方案比对 | 第61-62页 |
3.5 设计场地条件变更 | 第62-64页 |
3.6 最终方案 | 第64-69页 |
3.6.1 功能分布 | 第64-65页 |
3.6.2 流线组织 | 第65-66页 |
3.6.3 空间分析 | 第66-68页 |
3.6.4 室内设计 | 第68-69页 |
3.7 方案表达 | 第69-74页 |
3.7.1 方案效果 | 第69-71页 |
3.7.2 方案图纸 | 第71-74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4. 蟒岭绿道游客中心工程设计 | 第75-128页 |
4.1 蟒岭绿道游客中心工程设计的基本原则 | 第77-78页 |
4.2 结构选型与设计 | 第78-94页 |
4.2.1 方案结构选型 | 第78-83页 |
4.2.2 结构与空间复合运用的实例研究——洛伊斯申巴赫学校 | 第83-89页 |
4.2.3 蟒岭绿道游客中心结构设计 | 第89-91页 |
4.2.4 蟒岭绿道游客中心结构连接方式设计 | 第91-94页 |
4.3 玻璃幕墙的选型与设计 | 第94-96页 |
4.3.1 玻璃幕墙的优势 | 第94页 |
4.3.2 蟒岭绿道游客中心的幕墙选型 | 第94-95页 |
4.3.3 蟒岭绿道游客中心的幕墙玻璃选型 | 第95-96页 |
4.3.4 蟒岭绿道游客中心幕墙节能设计 | 第96页 |
4.4 竹格栅的建构与设计 | 第96-115页 |
4.4.1 蟒岭绿道游客中心遮阳形式研究 | 第96-99页 |
4.4.2 蟒岭绿道游客中心格栅功能需求研究 | 第99-100页 |
4.4.3 蟒岭绿道游客中心格栅形式研究 | 第100-101页 |
4.4.4 蟒岭绿道游客中心格栅材质研究 | 第101-103页 |
4.4.5 竹格栅节点构造研究 | 第103-109页 |
4.4.6 竹格栅的运用实例解析——竹屋 | 第109-111页 |
4.4.7 蟒岭绿道游客中心设计中的竹格栅设计 | 第111-113页 |
4.4.8 蟒岭绿道游客中心竹格栅的工程做法 | 第113-115页 |
4.5 当地石材建构与设计 | 第115-127页 |
4.5.1 游客中心建筑设计中的文脉体现 | 第115-116页 |
4.5.2 洛南县地域文脉研究 | 第116-117页 |
4.5.3 石材叠砌方式研究 | 第117-124页 |
4.5.4 蟒岭绿道游客中心设计中的石材建构设计 | 第124-127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127-128页 |
5. 项目施工研究 | 第128-148页 |
5.1 土方工程 | 第129-130页 |
5.2 钢筋混凝土工程 | 第130-133页 |
5.3 钢结构施工 | 第133-134页 |
5.4 装饰装修施工 | 第134-138页 |
5.4.1 墙体施工 | 第135页 |
5.4.2 幕墙施工 | 第135-136页 |
5.4.3 竹格栅施工 | 第136页 |
5.4.4 竹格栅安装方式的设计变更 | 第136-137页 |
5.4.5 片岩砌筑施工 | 第137页 |
5.4.6 片岩砌筑的设计变更 | 第137-138页 |
5.4.7 室内地板铺设变更 | 第138页 |
5.5 室外工程施工 | 第138-140页 |
5.6 施工过程中的问题以及变更 | 第140-143页 |
5.7 竣工照片 | 第143-146页 |
5.8 本章小结 | 第146-148页 |
6. 结论 | 第148-150页 |
致谢 | 第150-151页 |
参考文献 | 第151-154页 |
作者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54-155页 |
图录 | 第155-160页 |
表录 | 第160-161页 |
附录——蟒岭绿道游客中心建筑施工图 | 第161-1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