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 1.2 再生块体混凝土柱的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 1.2.1 再生块体混凝土 | 第11-12页 |
| 1.2.2 钢筋再生块体混凝土柱 | 第12页 |
| 1.2.3 钢管再生块体混凝土柱 | 第12-14页 |
| 1.3 混凝土徐变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1.3.1 徐变理论 | 第14-15页 |
| 1.3.2 主要影响因素 | 第15页 |
| 1.4 钢管混凝土徐变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 1.5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高强化再生块体混凝土的基本徐变试验研究 | 第17-30页 |
| 2.1 概述 | 第17页 |
| 2.2 试验概况 | 第17-23页 |
| 2.2.1 试件设计与材料特性 | 第17-20页 |
| 2.2.2 加载装置及测点布置 | 第20-23页 |
| 2.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23-29页 |
| 2.3.1 弹性模量 | 第23页 |
| 2.3.2 新、旧混凝土的徐变对比 | 第23-26页 |
| 2.3.3 高强化再生块体混凝土与新、旧混凝土的徐变对比 | 第26-28页 |
| 2.3.4 高强化再生块体混凝土与普通再生块体混凝土的徐变对比 | 第28-29页 |
| 2.3.5 应力比对高强化再生块体混凝土徐变的影响 | 第29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 第三章 高强化再生块体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和基本徐变预测方法 | 第30-38页 |
| 3.1 概述 | 第30页 |
| 3.2 弹性模量 | 第30-34页 |
| 3.2.1 二相材料模型 | 第30-31页 |
| 3.2.2 预测公式 | 第31-34页 |
| 3.3 基本徐变 | 第34-37页 |
| 3.3.1 新、旧混凝土的徐变系数 | 第34-35页 |
| 3.3.2 预测方法 | 第35-37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 第四章 钢管高强化再生块体混凝土的轴压徐变试验研究 | 第38-51页 |
| 4.1 概述 | 第38页 |
| 4.2 试验概况 | 第38-44页 |
| 4.2.1 试件设计及制作 | 第38-41页 |
| 4.2.2 材料力学性能 | 第41-42页 |
| 4.2.3 加载装置及测点布置 | 第42-44页 |
| 4.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44-50页 |
| 4.3.1 钢管高强化再生块体混凝土与钢管全新混凝土的徐变对比 | 第44-45页 |
| 4.3.2 钢管高强化再生块体混凝土与钢管普通再生块体混凝土的徐变对比 | 第45-46页 |
| 4.3.3 钢管对核心混凝土徐变的影响 | 第46-48页 |
| 4.3.4 钢管高强化再生块体混凝土的徐变预测方法 | 第48-50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51-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60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0-61页 |
| 致谢 | 第61-62页 |
| 附件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