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道路工程论文--道路建筑材料论文

水泥粉煤灰稳定再生碎石性能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7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1.2 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混合料优势第12-13页
    1.3 国内外现状研究第13-15页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5-17页
        1.4.1 研究内容第15-16页
        1.4.2 技术路线第16-17页
第二章 广东省再生骨料厂家调研及技术指标对比第17-34页
    2.1 概述第17页
    2.2 建筑废弃物材料来源第17-18页
    2.3 破碎生产工艺第18-26页
        2.3.1 生产线机械设备第18-19页
        2.3.2 生产处理工艺第19-26页
    2.4 再生骨料技术指标第26-31页
        2.4.1 含泥量第26-27页
        2.4.2 颗粒级配第27页
        2.4.3 密度与吸水率第27-29页
        2.4.4 吸水速率第29-30页
        2.4.5 压碎值与磨耗值第30-31页
    2.5 用途与发展第31-32页
    2.6 本章小结第32-34页
第三章 水泥粉煤灰稳定再生碎石配合比设计第34-47页
    3.1 原材料性能试验第34-36页
        3.1.1 水泥第34页
        3.1.2 粉煤灰第34-35页
        3.1.3 集料第35-36页
    3.2 混合料配合比确定第36-38页
        3.2.1 结合料与集料比例确定第36页
        3.2.2 水泥与粉煤灰比例确定第36-37页
        3.2.3 集料级配确定第37-38页
    3.3 击实试验第38-41页
    3.4 七天无侧限抗压强度第41-46页
        3.4.1 试验方法第42页
        3.4.2 试验结果第42-46页
    3.5 小结第46-47页
第四章 水泥粉煤灰稳定再生碎石路用性能研究第47-67页
    4.1 强度形成机理及预估模型第47-49页
        4.1.1 强度形成机理第47-48页
        4.1.2 强度预估模型第48-49页
    4.2 无侧限抗压强度第49-53页
        4.2.1 试件尺寸对强度的影响第49-50页
        4.2.2 龄期对强度的影响第50-53页
    4.3 劈裂强度第53-57页
        4.3.1 试验方法第54页
        4.3.2 试验结果第54-57页
    4.4 弯拉强度第57-59页
        4.4.1 试验方法第57-58页
        4.4.2 试验结果第58-59页
    4.5 无侧限抗压强度、劈裂强度、弯拉强度比较分析第59-60页
    4.6 收缩性能第60-66页
        4.6.1 干缩机理分析第61-62页
        4.6.2 试验设计与方法第62-63页
        4.6.3 试验结果第63-66页
    4.7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五章 各因素对水泥粉煤灰稳定再生碎石强度性能影响第67-75页
    5.1 再生粗骨料变异性对强度的影响第67-68页
    5.2 再生细骨料对强度的影响第68-69页
    5.3 成型方法对强度的影响第69-74页
    5.4 本章小结第74-75页
结论与展望第75-77页
    结论第75-76页
    展望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8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81-82页
致谢第82-83页
附件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典型山区地形桥位良态风特性研究
下一篇:抗车辙沥青路面结构及材料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