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 1.1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目标 | 第15-17页 | 
| 第二章 尾矿砂的物理力学性质 | 第17-34页 | 
| 2.1 工程概况 | 第17页 | 
| 2.2 物理性质指标 | 第17-20页 | 
| 2.3 渗透性 | 第20-21页 | 
| 2.4 压缩性 | 第21-22页 | 
| 2.5 抗剪特性 | 第22-26页 | 
| 2.6 非线性力学性质 | 第26-33页 | 
| 2.7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 第三章 尾矿砂的液化特性 | 第34-45页 | 
| 3.1 试验原理 | 第34页 | 
| 3.2 试验设备及试验方法 | 第34-36页 | 
| 3.3 试验成果 | 第36-44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第四章 尾矿砂的动模量和阻尼比特性 | 第45-58页 | 
| 4.1 共振柱试验原理 | 第45页 | 
| 4.2 试验设备及试验方法 | 第45-46页 | 
| 4.3 动剪切模量Gd和阻尼比λ结果曲线 | 第46-48页 | 
| 4.4 Hardin-Drnevich等效粘弹性模型 | 第48-52页 | 
| 4.5 沈珠江等效粘弹塑性模型 | 第52-55页 | 
| 4.6 沈珠江模型和 Hardin-Drnevich 模型的比较 | 第55-57页 | 
| 4.7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 第五章 底流尾矿砂的残余变形特性 | 第58-67页 | 
| 5.1 动三轴残余变形试验原理 | 第58页 | 
| 5.2 沈珠江残余变形三轴试验 | 第58-60页 | 
| 5.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60-66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7-70页 | 
| 6.1 主要结论 | 第67-68页 | 
| 6.2 展望 | 第68-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6页 | 
| 致谢 | 第76-77页 | 
| 附录Ⅰ:尾矿砂动力试验工况表 | 第77-79页 | 
| 附录Ⅱ:主要研究成果汇总 | 第79-83页 | 
| 作者简介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