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碳量子点电子传输能力的提升及光催化应用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5页
    1.1 引言第11页
    1.2 碳量子点第11-12页
    1.3 碳量子点的制备方法第12-18页
        1.3.1 自上而下法第13-14页
        1.3.2 自下而上法第14-17页
        1.3.3 其他制备方法第17-18页
    1.4 碳量子点的性质第18-20页
        1.4.1 电子转移能力第18-19页
        1.4.2 光学特性第19-20页
    1.5 碳量子点在光催化方面的应用第20-23页
    1.6 碳量子点的应用前景第23页
    1.7 论文选题依据及主要研究内容第23-25页
        1.7.1 论文选题依据第23-24页
        1.7.2 主要研究内容第24-25页
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25-33页
    2.1 实验材料及仪器第25-26页
        2.1.1 实验所需主要材料第25页
        2.1.2 实验仪器第25-26页
    2.2 碳量子点的制备第26-30页
        2.2.1 石油焦基碳量子点的制备第26-28页
        2.2.2 EDTA基碳量子点的制备第28-30页
    2.3 结构表征第30-31页
        2.3.1 透射电子显微镜第30页
        2.3.2 红外光谱第30页
        2.3.3 X射线衍射第30页
        2.3.4 拉曼光谱第30-31页
        2.3.5 X射线电子能谱第31页
    2.4 光学性质表征第31-32页
        2.4.1 紫外光谱第31页
        2.4.2 荧光光谱第31页
        2.4.3 荧光量子产率的计算第31-32页
        2.4.4 光催化 1, 4-二氢吡啶第32页
    2.5 自由基测试第32-33页
第三章 调控CQDs表面官能团提升其电子传输能力第33-59页
    3.1 前言第33-34页
    3.2 原料结构组成第34-35页
        3.2.1 元素组成第34页
        3.2.2 原料结构分析第34-35页
    3.3 混酸氧化碳量子点的表征及催化性能第35-43页
        3.3.1 形貌与尺寸第35页
        3.3.2 官能团结构表征第35-38页
        3.3.3 紫外可见吸收性能第38页
        3.3.4 荧光性能第38-40页
        3.3.5 光催化 1,4-二氢吡啶第40-41页
        3.3.6 催化循环性能测试第41-43页
    3.4 还原碳量子点的表征及催化性能第43-46页
        3.4.1 形貌与尺寸第43页
        3.4.2 官能团结构表征第43页
        3.4.3 紫外可见吸收性能第43-45页
        3.4.4 荧光性能第45-46页
        3.4.5 光催化 1,4-二氢吡啶第46页
    3.5 硝酸氧化碳量子点的表征及催化性能第46-52页
        3.5.1 形貌与尺寸第47页
        3.5.2 官能团结构表征第47页
        3.5.3 紫外可见吸收性能第47-48页
        3.5.4 荧光性能第48页
        3.5.5 光催化 1,4-二氢吡啶第48-52页
    3.6 电子传输性能解析第52-55页
    3.7 光催化 1,4-二氢吡啶机理第55-56页
    3.8 价带与导带测试第56-58页
    3.9 小结第58-59页
第四章 单金属掺杂提高CQDs电子传输性能第59-74页
    4.1 前言第59页
    4.2 CQDs的结构表征第59-62页
        4.2.1 形貌与尺寸第59-60页
        4.2.2 官能团结构表征第60-62页
    4.3 光谱性能解析第62-65页
        4.3.1 紫外可见吸收性能第62-63页
        4.3.2 荧光性能第63页
        4.3.3 荧光量子产率第63页
        4.3.4 Zn-CQDs中锌含量第63-65页
    4.4 电子传输能力解析第65-66页
    4.5 光催化性能及机理第66-73页
        4.5.1 光催化 1,4-二氢吡啶第66-69页
        4.5.2 光催化 1,4-二氢吡啶反应机理第69-73页
    4.6 小结第73-74页
第五章 双金属共掺杂提高CQDs电子传输性能第74-89页
    5.1 前言第74-75页
    5.2 CQDs的结构性能表征第75-80页
        5.2.1 形貌与尺寸第75-76页
        5.2.2 官能团结构表征第76-79页
        5.2.3 铜、锌含量测试第79-80页
    5.3 光谱性能解析第80-81页
        5.3.1 紫外可见吸收性能第80-81页
        5.3.2 荧光性能第81页
    5.4 电子传输能力解析第81-82页
    5.5 光催化性能及机理第82-88页
        5.5.1 光催化 1,4-二氢吡啶第82-84页
        5.5.2 光催化 1,4-二氢吡啶反应机理第84-88页
    5.6 小结第88-89页
结论与展望第89-91页
参考文献第91-10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02-103页
致谢第103页

论文共10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氮化碳中电子传输路径的构建及光催化应用研究
下一篇:碳基固体酸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