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性印油印迹的主要成分分析与稳定性研究
|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28页 |
| ·印油简介 | 第17-19页 |
| ·传统印泥、印油的组成及特点 | 第17-18页 |
| ·水性印油的组成及特点 | 第18-19页 |
| ·印迹预处理方法简介 | 第19页 |
| ·成分检测方法综述 | 第19-23页 |
| ·无损检测法 | 第19-21页 |
|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 | 第20页 |
| ·共焦显微拉曼光谱法 | 第20-21页 |
| ·红外及红外导数光谱法 | 第21页 |
| ·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法 | 第21页 |
| ·有损检测法 | 第21-23页 |
| ·紫外-可见光谱法与荧光光谱法 | 第21-22页 |
| ·薄层色谱法 | 第22页 |
|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第22页 |
|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 第22-23页 |
| ·成分检测方法小结 | 第23页 |
| ·印迹形成时间研究综述 | 第23-26页 |
| ·形成时间的物理法研究 | 第24页 |
| ·形成时间的化学法研究 | 第24-26页 |
| ·提取、转印法 | 第24-25页 |
| ·老化曲线法 | 第25-26页 |
| ·论文的选题内容意义 | 第26-27页 |
|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 第二章 水性印油印迹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28-52页 |
| ·前言 | 第28页 |
| ·仪器与试剂 | 第28-31页 |
| ·实验仪器和设备 | 第28页 |
| ·实验试剂 | 第28-29页 |
| ·标准品和样品 | 第28-29页 |
| ·试剂 | 第29页 |
| ·标准品溶液的配制 | 第29-30页 |
| ·实验操作及条件 | 第30-31页 |
| ·液相色谱法 | 第30页 |
|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 第30页 |
|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 第30-31页 |
| ·自然老化样品的制备 | 第31页 |
| ·盖印历程样品的制备 | 第31页 |
| ·人为老化样品的制备 | 第31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1-50页 |
| ·样品预处理条件的选择 | 第32-34页 |
| ·提取剂的选择 | 第32-33页 |
| ·提取方式与时长的选择 | 第33页 |
| ·离心速率的选择 | 第33页 |
| ·取样量的选择 | 第33-34页 |
| ·液相色谱条件的选择和标准品信息 | 第34-44页 |
| ·固定相的选择 | 第34-35页 |
| ·流动相的选择 | 第35-39页 |
| ·流动相比例的选择 | 第39页 |
| ·柱温的影响 | 第39-40页 |
| ·检测波长的选择 | 第40-41页 |
| ·RRLC分离方法对5#印迹样品的适用性考察 | 第41-42页 |
| ·纸张的影响 | 第42页 |
| ·色料标准品色谱信息 | 第42-43页 |
| ·预处理与液相分析方法的验证 | 第43-44页 |
| ·色料标准品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信息 | 第44-46页 |
| ·挥发性标准品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信息 | 第46-50页 |
|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 第三章 水性印油印迹的主要成分定性分析 | 第52-58页 |
| ·前言 | 第52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2-57页 |
| ·水性印油印迹的主要色料成分定性结果 | 第52-54页 |
| ·水性印油印迹的主要挥发性成分定性 | 第54-57页 |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 第四章 水性印油印迹的稳定性研究 | 第58-64页 |
| ·前言 | 第58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8-63页 |
| ·水性印油印迹的自然老化变化趋势 | 第58-59页 |
| ·水性印油印迹的盖印历程变化趋势 | 第59-60页 |
| ·水性印油印迹的人为老化变化趋势 | 第60-63页 |
| ·红外光照人为老化 | 第60-62页 |
| ·紫外光照人为老化 | 第62-63页 |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64-65页 |
| 本论文创新点 | 第65-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0-71页 |
| 致谢 | 第71-72页 |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第7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