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球物理学论文--大地(岩石界)物理学(固体地球物理学)论文--地震学论文

汶川地震铲形逆冲断层同震触发模拟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6页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0-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5页
        1.2.1 断层数值模拟研究第12-13页
        1.2.2 汶川地震数值模拟研究第13页
        1.2.3 汶川地震复发间隔研究第13-14页
        1.2.4 汶川地震动力学模式研究第14-15页
    1.3 研究方法和内容第15-16页
第二章 断层摩擦及粘弹性力学基本原理第16-26页
    2.1 断层的粘滑与稳滑第16-18页
    2.2 滑动接触摩擦模型第18-22页
        2.2.1 库仑摩擦模型第18-19页
        2.2.2 粘性摩擦模型第19-20页
        2.2.3 库仑-粘性摩擦模型第20-21页
        2.2.4 Stribeck摩擦模型第21-22页
    2.3 粘弹性力学基本理论第22-26页
        2.3.1 蠕变与应力松弛第23-24页
        2.3.2 基本粘弹模型第24-26页
第三章 有限元法概述及摩擦在COMSOL中的具体实现第26-33页
    3.1 数值模拟方法综述第26-28页
        3.1.1 有限单元法第26-27页
        3.1.2 有限差分法第27页
        3.1.3 边界单元法第27-28页
        3.1.4 离散单元法第28页
    3.2 断层有限元模拟方法第28-30页
    3.3 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介绍第30-31页
    3.4 摩擦问题在COMSOL中的实现第31-33页
第四章 铲形断层模型构建第33-43页
    4.1 龙门山断裂带及汶川地震概况第33-37页
        4.1.1 龙门山断裂带地质背景第33-35页
        4.1.2 龙门山地区构造模式第35-37页
        4.1.3 汶川地震概况第37页
    4.2 几何模型构建与网格划分第37-40页
    4.3 物性参数与边界条件第40-41页
    4.4 控制方程与摩擦设置第41-43页
第五章 龙门山断裂带地震触发数值模拟研究第43-57页
    5.1 铲形结构与发震位置第43-44页
    5.2 孕震阶段数值模拟研究第44-45页
    5.3 同震阶段数值模拟研究第45-46页
    5.4 同震触发阶段数值模拟研究第46-54页
        5.4.1 断层摩擦分布特点第46-47页
        5.4.2 断层面破碎过程第47-48页
        5.4.3 剪切应力及体积应变第48-50页
        5.4.4 摩擦系数与滑动速率关系研究第50-52页
        5.4.5 摩擦力大小与正应力关系研究第52-54页
        5.4.6 摩擦力大小与能量释放第54页
    5.5 本章小结第54-57页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第57-59页
参考文献第59-63页
致谢第63-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反渗透海水淡化一体式能量回收装置(PPX)的机理研究
下一篇:TRMM卫星与地面雨量站网的降水数据融合及其水文模拟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