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海洋学论文--海洋资源与开发论文--海水淡化论文

反渗透海水淡化一体式能量回收装置(PPX)的机理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0-20页
    1.1 课题来源和目的第10页
    1.2 研究意义第10-12页
    1.3 能量回收装置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8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5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15-18页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关键技术问题第18-20页
        1.4.1 主要研究内容第18-19页
        1.4.2 关键技术问题第19-20页
第2章 增压泵—压力交换器一体化装置的设计第20-36页
    2.1 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设计第20-22页
    2.2 压力交换器工作原理及结构设计第22-26页
        2.2.1 压力交换器工作原理第22页
        2.2.2 转子部分设计第22-26页
    2.3 增压泵工作原理及结构设计第26-34页
        2.3.1 主要结构参数的确定第26-28页
        2.3.2 关键零部件的设计计算第28-34页
    2.4 本章小结第34-36页
第3章 PPX内部能量传递过程及流动特性数值模拟第36-66页
    3.1 引言第36-37页
    3.2 数值仿真CFD模型的建立第37-43页
        3.2.1 基本假设与数学模型第37-41页
        3.2.2 目标参数的计算第41-43页
    3.3 压力交换器液体传递三维数值模拟第43-53页
        3.3.1 仿真模型与边界条件的设定第44-45页
        3.3.2 三维数值模拟结果与讨论第45-53页
    3.4 考虑配流副间隙下的压力交换器流场数值模拟第53-59页
        3.4.1 仿真模型与边界条件的设定第54-55页
        3.4.2 计算结果及分析第55-59页
    3.5 基于PumpLinx的增压泵——压力交换器(PPX)联合仿真第59-63页
        3.5.1 仿真模型与边界条件第59-60页
        3.5.2 计算结果及分析第60-63页
    3.6 本章小结第63-66页
第4章 楔形间隙下PPX配流副的润滑特性分析第66-78页
    4.1 PPX配流副润滑特性及密封问题的提出第66页
    4.2 配流机构的压力场及流场解析第66-73页
        4.2.1 配流副压力场数学模型第67-70页
        4.2.2 配流副泄漏流动模型第70-73页
    4.3 压力分布及泄漏量方程求解与分析第73-76页
        4.3.1 压力分布求解与分析第73-75页
        4.3.2 泄漏量方程求解与分析第75-76页
    4.4 本章小结第76-78页
第5章 基于遗传算法的配流副结构优化设计第78-88页
    5.1 配流副结构的优化设计问题描述第78页
    5.2 优化算法的选择第78-80页
    5.3 遗传算法的多目标实现第80-84页
        5.3.1 目标函数第81-82页
        5.3.2 约束条件第82-83页
        5.3.3 适应度函数第83-84页
    5.4 计算结果与分析第84-86页
        5.4.1 权重系数W1的优化结果第84-85页
        5.4.2 权重系数W2的优化结果第85-86页
    5.5 本章小结第86-88页
结论第88-90页
参考文献第90-9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第96-98页
致谢第98页

论文共9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雷达云图特征提取的冰雹识别指标设计
下一篇:汶川地震铲形逆冲断层同震触发模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