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SAE赛车车架结构有限元分析及优化设计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11-12页 |
1.2 赛车的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课题研究的意义与目的 | 第15-16页 |
1.4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第2章 拓扑优化概述 | 第19-23页 |
2.1 引言 | 第19页 |
2.2 结构优化概念与分类 | 第19-20页 |
2.3 拓扑优化的原理以及理论基础 | 第20-22页 |
2.3.1 拓扑优化设计的原理概述 | 第20页 |
2.3.2 连续体拓扑优化的优化方法 | 第20-22页 |
2.4 拓扑优化在汽车行业的应用 | 第2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3章 赛车车架结构的拓扑优化设计 | 第23-33页 |
3.1 引言 | 第23页 |
3.2 拓扑优化软件基础 | 第23-24页 |
3.2.1 拓扑优化的数学模型 | 第23-24页 |
3.2.2 拓扑优化相关优化参数介绍 | 第24页 |
3.3 车架结构的拓扑优化设计 | 第24-29页 |
3.3.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24-29页 |
3.3.2 优化控制参数的设置和优化求解计算 | 第29页 |
3.4 拓扑优化结果分析及车架CAD模型的建立 | 第29-32页 |
3.4.1 拓扑优化结果分析 | 第29-31页 |
3.4.2 新车架结构的详细设计 | 第31-3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4章 赛车车架的静力学分析 | 第33-45页 |
4.1 引言 | 第33页 |
4.2 有限元法原理简介 | 第33-36页 |
4.2.1 结构离散 | 第33页 |
4.2.2 单元分析 | 第33-35页 |
4.2.3 整体分析 | 第35-36页 |
4.3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36-39页 |
4.3.1 单元类型的选择 | 第36-37页 |
4.3.2 定义实常数 | 第37页 |
4.3.3 定义材料参数 | 第37-38页 |
4.3.4 网格划分 | 第38页 |
4.3.5 施加约束与载荷 | 第38-39页 |
4.4 车架的强度分析 | 第39-41页 |
4.4.1 弯曲工况 | 第39-40页 |
4.4.2 制动工况 | 第40-41页 |
4.4.3 弯扭组合工况 | 第41页 |
4.5 车架的刚度分析 | 第41-43页 |
4.5.1 抗扭刚度 | 第41-42页 |
4.5.2 弯曲刚度 | 第42-43页 |
4.6 两种车架的性能对比 | 第43页 |
4.7 本章小节 | 第43-45页 |
第5章 新车架的模态分析与动态性能评价 | 第45-63页 |
5.1 引言 | 第45页 |
5.2 模态分析法简介 | 第45-47页 |
5.2.1 模态分析基本概念 | 第45页 |
5.2.2 模态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 第45-47页 |
5.3 新车架的自由模态分析 | 第47-50页 |
5.4 新车架系统的模态分析 | 第50-60页 |
5.4.1 悬架弹簧和负载的模拟 | 第50-51页 |
5.4.2“悬架-车架”系统 | 第51-52页 |
5.4.3“车架-负载”系统 | 第52-55页 |
5.4.4“悬架-车架-负载”系统 | 第55-60页 |
5.5 新车架系统的动态性能评价 | 第60-62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3-65页 |
6.1 结论 | 第63页 |
6.2 创新点 | 第63页 |
6.3 展望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致谢 | 第69-7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成果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