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基于格型矢量量化的多描述编码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序言第9-12页
1 绪论第12-21页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2-13页
    1.2 图像视频编码评价标准第13-14页
    1.3 多描述编码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5页
    1.4 多描述格型矢量量化编码第15-18页
        1.4.1 格型矢量量化器第15页
        1.4.2 格型矢量量化原理第15-17页
        1.4.3 多描述格型矢量量化的率失真函数第17-18页
    1.5 论文的研究内容第18-19页
    1.6 论文的组织结构第19页
    1.7 本章小结第19-21页
2 基于小波子带系数的自适应多描述深度图编码第21-36页
    2.1 引言第21-22页
    2.2 小波变化及深度图特性分析第22-23页
        2.2.1 小波变换基础第22页
        2.2.2 深度图特性分析第22-23页
        2.2.3 深度图小波变换系数分析第23页
    2.3 SPECK算法第23-25页
        2.3.1 SPECK算法原理第24页
        2.3.2 逐渐逼近量化第24-25页
    2.4 基于小波子带系数的自适应多描述深度图编码框架第25-30页
        2.4.1 低频子带系数编解码第26-27页
        2.4.2 高频子带系数编解码第27-30页
    2.5 实验结果和分析第30-34页
    2.6 本章小结第34-36页
3 基于视觉显著性的优化多描述格型矢量量化编码第36-47页
    3.1 引言第36-37页
    3.2 改进的多描述图像编码方案第37-41页
        3.2.1 方案综述第37-38页
        3.2.2 改进编码中的各步骤介绍第38-41页
    3.3 实验结果和分析第41-45页
    3.4 本章小结第45-47页
4 基于视觉显著性的多描述立体图像编码第47-57页
    4.1 引言第47页
    4.2 改进的显著性检测模型第47-52页
        4.2.1 特征获取第48-49页
        4.2.2 特征图计算第49-50页
        4.2.3 特征图融合第50页
        4.2.4 显著性增强第50-52页
    4.3 三维立体图像编解码第52-53页
    4.4 实验结果和分析第53-56页
    4.5 本章小结第56-57页
5 结论第57-59页
    5.1 工作总结第57-58页
    5.2 工作展望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3页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63-65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移动医疗社交网络中关于隐私保护的研究
下一篇:活动型社会网络的多重推荐算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