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特种结构论文--抗震动结构、防灾结构论文--耐震、隔震、防爆结构论文

高烈度区抗震与隔震结构设计对比分析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8页
    1.1 引言(由地震灾害引述)第11页
    1.2 工程结构的抗震技术发展第11-14页
        1.2.1 传统的抗震方法第12-13页
        1.2.2 新型的抗震方法第13-14页
    1.3 结构隔震体系概述第14-19页
        1.3.1 结构隔震的概念第14-16页
        1.3.2 隔震结构的隔震原理第16-17页
        1.3.3 隔震结构的分类第17-19页
    1.4 隔震结构的发展和应用第19-25页
        1.4.1 隔震技术的研究发展概况第19-21页
        1.4.2 国内外规范标准第21页
        1.4.3 国内外隔震技术的工程应用概况第21-23页
        1.4.4 隔震结构的可靠性第23-25页
    1.5 隔震结构适用范围第25-26页
    1.6 本文研究意义和主要内容第26-28页
第二章 隔震结构的工作原理和力学性能第28-42页
    2.1 隔震结构工作原理第28-29页
    2.2 隔震装置的简介和分类第29-31页
        2.2.1 隔震装置的简介第29-30页
        2.2.2 隔震支座的分类第30页
        2.2.3 隔震支座的耐久性和耐火性第30-31页
    2.3 隔震支座的力学特性第31-37页
        2.3.1 叠层橡胶支座构造第31-33页
        2.3.2 叠层橡胶支座力学特性第33-37页
    2.4 隔震结构系统分析计算第37-41页
        2.4.1 隔震分析原理第37-39页
        2.4.2 隔震体系的计算方法第39-40页
        2.4.3 隔震水平等效刚度和等效阻尼比第40页
        2.4.4 地震波的选取第40-41页
        2.4.5 计算结果分析第41页
    2.5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三章 传统抗震及隔震结构设计第42-71页
    3.1 工程概况第42-47页
        3.1.1 结构选型第43-44页
        3.1.2 地震效应评价第44页
        3.1.3 荷载取值第44-45页
        3.1.4 结构用料第45-46页
        3.1.5 计算程序第46-47页
    3.2 传统框剪结构布置方案第47-53页
        3.2.1 上部结构布置第47-50页
        3.2.2 墙、柱底内力第50-51页
        3.2.3 基础设计第51-53页
    3.3 隔震结构相关参数第53-58页
        3.3.1 建筑隔震布置的一般原则第53-54页
        3.3.2 隔震垫参数选取第54-57页
        3.3.3 钢筋混凝土材料参数第57页
        3.3.4 动力时程波选取第57页
        3.3.5 荷载工况第57-58页
    3.4 隔震框剪结构布置方案第58-69页
    3.5 本章小结第69-71页
第四章 传统抗震结构与隔震结构受力及经济性对比分析第71-90页
    4.1 传统抗震结构与隔震结构设计结果第71-75页
    4.2 传统抗震结构与隔震结构整体指标对比分析第75页
    4.3 传统框剪结构与隔震框剪结构的力学特性对比分析第75-86页
    4.4 传统框剪结构与隔震框剪结构工程量对比分析第86-89页
    4.5 本章小结第89-90页
第五章 隔震设计相关问题的研究第90-105页
    5.1 隔震支座连接的设计第90-93页
    5.2 隔震层节点及构造做法第93-99页
    5.3 隔震层设备管构造第99-102页
    5.4 隔震结构的施工与日常维护问题第102-104页
    5.5 本章小结第104-105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105-107页
    6.1 主要的结论第105-106页
    6.2 展望第106-107页
参考文献第107-11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10-111页
致谢第111-112页
附件第112页

论文共11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生态景观规划的湿地公园设计研究--以微山湖湿地公园设计为例
下一篇:青岛贮水山儿童公园保护性修缮规划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