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缩略语表 | 第10-11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25页 |
1.1 马铃薯概述 | 第11页 |
1.2 植物数量性状的遗传研究进展 | 第11-21页 |
1.2.1 常用的分子标记 | 第11-13页 |
1.2.2 QTL定位的原理和方法 | 第13-15页 |
1.2.3 高通量测序技术在数量性状遗传研究上的应用 | 第15-19页 |
1.2.4 SNP检测的方法和特点 | 第19-21页 |
1.3 马铃薯休眠期的研究进展 | 第21-23页 |
1.3.1 马铃薯休眠期概述 | 第21页 |
1.3.2 马铃薯休眠期的生理生化机制 | 第21-22页 |
1.3.3 马铃薯休眠期的分子机制 | 第22-23页 |
1.3.4 马铃薯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 第23页 |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3-25页 |
1.4.1 研究目的 | 第23页 |
1.4.2 研究意义 | 第23-25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5-29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5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5-29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9-42页 |
3.1 休眠期数据分析 | 第29-32页 |
3.2 休眠期相关QTLs的初定位 | 第32-34页 |
3.3 BSR-seq | 第34-36页 |
3.3.1 测序结果 | 第34-35页 |
3.3.2 SNP分析结果 | 第35-36页 |
3.4 标记开发与休眠期QTLs再定位 | 第36-42页 |
3.4.1 标记开发 | 第36-38页 |
3.4.2 休眠相关QTLs的再定位 | 第38-42页 |
第四章 讨论与展望 | 第42-45页 |
4.1 休眠期QTLs的定位 | 第42-43页 |
4.2 高通量测序技术在QTL定位中的发展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52页 |
附录 | 第52-55页 |
实验方法及步骤 | 第52-55页 |
1.1 Trizol法提取RNA | 第52页 |
1.2 CTAB法提取DNA | 第52-53页 |
1.3 8%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