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园艺论文--观赏园艺(花卉和观赏树木)论文--观花树木类论文--牡丹论文

牡丹愈伤组织遗传转化体系建立的初步研究

致谢第4-5页
缩略词表第5-10页
摘要第10-12页
1 文献综述第12-20页
    1.1 植物体细胞胚发生概述第12-13页
    1.2 牡丹体细胞胚诱导研究现状第13-14页
        1.2.1 牡丹组织培养研究概述第13页
        1.2.2 牡丹愈伤组织诱导研究进展第13页
        1.2.3 牡丹体胚发生研究进展第13-14页
    1.3 植物遗传转化技术的应用第14-15页
        1.3.1 植物遗传转化概述第14页
        1.3.2 植物遗传转化途径与方法第14-15页
    1.4 农杆菌介导的植物遗传转化第15-18页
        1.4.1 农杆菌介导植物遗传转化的应用第15页
        1.4.2 农杆菌转化植物细胞的机理第15-16页
        1.4.3 农杆菌转化系统的发展第16-17页
            1.4.3.1 菌株的发展第16页
            1.4.3.2 载体系统的发展第16-17页
        1.4.4 影响农杆菌介导植物遗传转化的因素第17-18页
            1.4.4.1 农杆菌菌株类型对转化的影响第17页
            1.4.4.2 外植体类型对转化的影响第17-18页
            1.4.4.3 转化条件对转化的影响第18页
            1.4.4.4 选择性抗生素对转化的影响第18页
    1.5 问题与展望第18-20页
2 引言第20-22页
3 材料与方法第22-34页
    3.1 试验材料第22-24页
        3.1.1 菌株与质粒第22-23页
        3.1.2 植物材料第23页
        3.1.3 试验试剂第23页
        3.1.4 药品的配制第23-24页
        3.1.5 细菌培养基的配制第24页
        3.1.6 主要仪器第24页
    3.2 试验方法第24-34页
        3.2.1 试验材料的前期处理第24-25页
            3.2.1.1 愈伤组织的诱导培养第24-25页
            3.2.1.2 愈伤组织的继代培养第25页
        3.2.2 表达载体的转化与检测第25-28页
            3.2.2.1 大肠杆菌的活化培养第25页
            3.2.2.2 质粒DNA的提取与检测第25页
            3.2.2.3 农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第25-26页
            3.2.2.4 质粒DNA转化农杆菌第26页
            3.2.2.5 转化农杆菌的检测第26-28页
        3.2.3 牡丹愈伤组织遗传转化体系的初步构建第28-34页
            3.2.3.1 筛选剂(Kan、Hyg)的选择及敏感性试验第28-29页
            3.2.3.2 抑菌剂(Cb、Cef)的选择及敏感性试验第29页
            3.2.3.3 农杆菌的活化培养第29-30页
            3.2.3.4 侵染方式的筛选第30页
            3.2.3.5 愈伤组织的预培养第30页
            3.2.3.6 农杆菌侵染愈伤组织第30-31页
            3.2.3.7 愈伤组织与农杆菌共培养第31页
            3.2.3.8 GUS基因组织化学染色第31-32页
            3.2.3.9 愈伤组织与农杆菌共培养后的抑菌培养第32-33页
            3.2.3.10 转化愈伤组织筛选培养第33页
            3.2.3.11 转化愈伤组织的检测第33页
            3.2.3.12 试验观察统计第33-34页
4 试验结果与分析第34-53页
    4.1 质粒DNA纯度及浓度的检测第34-35页
    4.2 转化农杆菌的检测第35-37页
        4.2.1 转化农杆菌抗性筛选第35页
        4.2.2 GUS目的片段的PCR扩增第35-36页
        4.2.3 GUS目的片段的测序第36-37页
    4.3 牡丹愈伤组织遗传转化体系的初步构建第37-53页
        4.3.1 选择性抗生素(Kan、Hyg)的选择及敏感性试验第37-38页
        4.3.2 抑菌性抗生素(Cb、Cef)的选择及敏感性和抑菌试验第38-41页
        4.3.3 侵染方式的筛选第41页
        4.3.4 GUS基因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的优化第41-42页
        4.3.5 预培养时间对转化的影响第42-43页
        4.3.6 菌种的选择第43-44页
        4.3.7 侵染浓度及时间的筛选第44-45页
        4.3.8 共培养时间及温度的筛选第45-48页
        4.3.9 抑菌培养方式及Cef浓度的筛选第48-52页
        4.3.10 转化愈伤组织的筛选培养第52页
        4.3.11 转化愈伤组织GUS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第52-53页
5 结论与讨论第53-56页
    5.1 菌株类型对遗传转化的影响第53页
    5.2 抗生素种类及浓度在遗传转化中的应用第53-54页
        5.2.1 选择性抗生素种类及浓度在遗传转化中的应用第53-54页
        5.2.2 抑菌性抗生素在遗传转化中的应用第54页
    5.3 遗传转化体系中相关影响因子对转化的影响第54-56页
参考文献第56-61页
ABSTRACT第61-62页
附图第63-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朵丽蝶兰成花相关基因DhEFL4基因和启动子的分离与功能验证
下一篇:秸秆地质聚合物复合保温建筑材料环境稳定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