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园艺论文--观赏园艺(花卉和观赏树木)论文--多年生花卉类论文--其他花卉类论文--兰科植物论文

朵丽蝶兰成花相关基因DhEFL4基因和启动子的分离与功能验证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21页
    1.1 高等植物成花转变研究进展第11页
    1.2 光周期途径第11-18页
        1.2.1 光周期现象的生理基础第11-12页
        1.2.2 拟南芥光周期现象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第12-18页
            1.2.2.1 光受体第12-13页
            1.2.2.2 生物钟系统第13-17页
                1.2.2.2.1 输入途径第14-15页
                1.2.2.2.2 中央振荡器第15-17页
                1.2.2.2.3 输出途径第17页
            1.2.2.3 日长的测定第17-18页
            1.2.2.4 开花信号的长距离传输第18页
    1.3 蝴蝶兰成花研究进展第18-19页
        1.3.1 蝴蝶兰生物学习性第18-19页
        1.3.2 蝴蝶兰成花相关基因研究进展第19页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9-21页
第二章 朵丽蝶兰DhEFL4基因部分序列的获得与分析第21-22页
第三章 DhEFL4基因的克隆第22-38页
    3.1 试验材料第22-23页
        3.1.1 植物材料第22页
        3.1.2 试剂第22页
        3.1.3 菌种和载体第22页
        3.1.4 仪器设备第22-23页
    3.2 试验方法第23-28页
        3.2.1 总RNA的提取第23页
        3.2.3 特异性引物设计第23-24页
        3.2.4 3'RACE扩增第24-26页
            3.2.4.1 cDNA第一链的合成第24页
            3.2.4.2 基因保守区序列的RT-PCR扩增第24-25页
            3.2.4.3 3'RACE第一轮扩增第25-26页
            3.2.4.4 3'RACE第二轮扩增第26页
        3.2.5 目的条带胶回收第26-27页
        3.2.6 回收产物与载体连接第27页
        3.2.7 大肠杆菌感受态的制备(CaCl2法)第27-28页
        3.2.8 连接产物转化及阳性克隆筛选第28页
        3.2.9 菌检及测序第28页
        3.2.10 基因序列生物学信息学分析第28页
            3.2.10.1 开放阅读框查找第28页
            3.2.10.2 氨基酸序列分析及系统进化树构建第28页
            3.2.10.3 蛋白质分析预测第28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28-37页
        3.3.1 总RNA的提取第28-29页
        3.3.2 基因保守区扩增结果第29-30页
            3.3.2.1 DhEFL4基因保守区扩增第29-30页
        3.3.3 3'RACE结果第30页
            3.3.3.1 DhEFL4基因扩增第30页
        3.3.4 cDNA序列分析第30-31页
            3.3.4.1 DhEFL4基因序列分析第30-31页
        3.3.5 蛋白质预测与分析第31-33页
            3.3.5.1 DhEFL4基因编码蛋白预测与分析第31-33页
        3.3.6 同源性分析第33-35页
            3.3.6.1 DhEFL4基因同源性分析第33-35页
        3.3.7 聚类分析第35-37页
    3.4 讨论第37-38页
第四章 DhEFL4启动子的克隆与分析第38-60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38页
        4.1.1 实验材料第38页
        4.1.2 试剂第38页
        4.1.3 菌种和载体第38页
        4.1.4 仪器设备第38页
    4.2 实验方法第38-47页
        4.2.1 DNA提取第38-39页
        4.2.2 基因组步移文库构建第39-40页
            4.2.2.1 酶切朵丽蝶兰DNA第39-40页
            4.2.2.2 加接头第40页
        4.2.3 特异性引物设计第40-41页
        4.2.4 PCR扩增第41-45页
            4.2.4.1 第一次步移第41-42页
                4.2.4.1.1 第一次步移的第一轮PCR第41-42页
                4.2.4.1.2 第一次步移的第二轮PCR第42页
            4.2.4.2 第二次步移第42-44页
                4.2.4.2.1 第二次步移的第一轮PCR第43页
                4.2.4.2.2 第二次步移的第二轮PCR第43-44页
            4.2.4.3 第三次步移第44-45页
                4.2.4.3.1 第三次步移的第一轮PCR第44-45页
                4.2.4.3.2 第三次步移的第二轮PCR第45页
        4.2.5 DhEFL4启动子全长扩增第45-46页
        4.2.6 PCR产物回收第46页
        4.2.7 回收产物与载体连接第46-47页
        4.2.8 连接产物转化大肠杆菌及阳性克隆筛选第47页
        4.2.9 菌检与测序第47页
        4.2.10 DhEFL4启动子生物信息学分析第47页
            4.2.10.1 启动子在线分析工具PLACE、PlantCARE分析第47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47-59页
        4.3.1 基因组DNA的提取第47-48页
        4.3.2 基因组DNA的酶切第48页
        4.3.3 染色体步移结果第48-51页
            4.3.3.1 第一次染色体步移结果第48-49页
            4.3.3.2 第二次染色体步移结果第49-50页
            4.3.3.3 第三次染色体步移结果第50-51页
        4.3.4 DhEFL4启动子全长扩增结果第51-52页
        4.3.5 DhEFL4启动子生物信息学分析第52-59页
            4.3.5.1 启动子在线分析工具PLACE、PlantCARE分析第52-59页
    4.4 讨论第59-60页
第五章 DhELF4基因的时空表达第60-69页
    5.1 试验材料第60页
        5.1.1 植物材料第60页
        5.1.2 主要试剂第60页
        5.1.3 主要仪器设备第60页
    5.2 试验方法第60-64页
        5.2.1 材料取样第60-61页
        5.2.2 提取总RNA第61-62页
        5.2.3 引物设计第62页
        5.2.4 内参引物第62页
        5.2.5 DNA消化与cDNA的合成第62-63页
        5.2.6 模板与引物验证第63页
        5.2.7 实时定量RT-PCR第63-64页
    5.3 结果与分析第64-68页
        5.3.1 模板与引物检测第64-65页
        5.3.2 DhEFL4基因表达分析第65-68页
    5.4 讨论第68-69页
第六章 DhEFL4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第69-79页
    6.1 试验材料第69页
        6.1.1 菌种和载体第69页
        6.1.2 主要试剂第69页
        6.1.3 主要仪器设备第69页
    6.2 试验方法第69-74页
        6.2.1 提取总RNA第69页
        6.2.2 cDNA的合成第69页
        6.2.3 ORF特异性引物设计第69-70页
        6.2.4 ORF扩增第70页
        6.2.5 PCR产物回收第70页
        6.2.6 回收产物与载体连接第70-71页
        6.2.7 连接产物转化大肠杆菌及阳性克隆筛选第71页
        6.2.8 菌检与测序第71页
        6.2.9 提取质粒第71-72页
        6.2.10 载体酶切第72页
            6.2.10.1 pC1301-DhEFL4载体的构建第72页
        6.2.11 酶切产物胶回收第72页
        6.2.12 酶切目的产物连接第72-73页
        6.2.13 连接产物转化大肠杆菌及阳性克隆筛选第73页
        6.2.14 表达载体第一轮酶切验证第73页
            6.2.14.1 pC1301-DhEFL4载体酶切验证第73页
        6.2.15 电击法农杆菌感受态的制备第73-74页
        6.2.16 载体质粒转化农杆菌及阳性克隆筛选第74页
        6.2.17 农杆菌菌液提取质粒第74页
        6.2.18 载体质粒转化大肠杆菌及阳性克隆筛选第74页
        6.2.19 表达载体第二轮酶切验证第74页
    6.3 结果与分析第74-78页
        6.3.1 ORF扩增第74-75页
            6.3.1.1 DhEFL4基因扩增结果第74-75页
        6.3.2 中间载体酶切结果第75-76页
        6.3.3 表达载体酶切验证结果第76-78页
            6.3.3.1 第一轮酶切验证第76-77页
            6.3.3.2 第二轮酶切验证第77-78页
    6.4 讨论第78-79页
第七章 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拟南芥第79-84页
    7.1 试验材料第79页
        7.1.1 植物材料第79页
        7.1.2 主要试剂第79页
        7.1.3 主要仪器设备第79页
    7.2 试验方法第79-80页
        7.2.1 拟南芥栽培第79页
        7.2.2 转化介质的配制第79页
        7.2.3 转化菌液的培养第79-80页
        7.2.4 浸花法侵染第80页
        7.2.5 筛选纯合子第80页
        7.2.6 转基因植株表型观察第80页
        7.2.7 拟南芥基因组DNA的提取第80页
        7.2.8 转基因植株PCR检测第80页
    7.3 结果与分析第80-82页
        7.3.1 转基因植株PCR检测第80-81页
        7.3.2 转基因植株表型分析第81-82页
            7.3.2.1 DhEFL4转基因分析第81-82页
    7.4 讨论第82-84页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第84-86页
    8.1 研究结论第84-85页
    8.2 研究展望第85-86页
参考文献第86-91页
致谢第91页

论文共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畜禽饲料中农药残留的检测技术研究
下一篇:牡丹愈伤组织遗传转化体系建立的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