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贸易经济论文--中国国内贸易经济论文--商品流通论文--电子贸易、网上贸易论文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信息化的影响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引言第9-12页
    1.1 选题背景第9-10页
    1.2 研究意义第10页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10-11页
    1.4 文章结构安排第11-12页
第2章 互联网金融概述第12-20页
    2.1 互联网金融概念第12页
    2.2 互联网金融的主要特点第12-13页
        2.2.1 基于互联网的低成本性第12页
        2.2.2 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的高效性第12-13页
        2.2.3 基于用户需求体验的普惠性第13页
    2.3 互联网金融的理论基础第13-14页
        2.3.1 平台经济学理论及网络外部性第13页
        2.3.2 金融中介理论第13-14页
        2.3.3 长尾理论第14页
    2.4 互联网金融发展概况第14-15页
        2.4.1 国外互联网金融发展概况第14页
        2.4.2 国内互联网金融发展概况第14-15页
    2.5 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商业模式第15-20页
        2.5.1 第三方支付模式第15-16页
        2.5.2 P2P小额信贷模式第16-17页
        2.5.3 众筹模式第17-18页
        2.5.4 网络理财模式第18-20页
第3章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信息化的影响第20-30页
    3.1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信息化的正效应分析第20-23页
        3.1.1 促进商业银行改革创新第20-21页
        3.1.2 加速银行信贷业务转型第21-22页
        3.1.3 优化商业银行市场格局第22-23页
    3.2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信息化的负效应分析第23-27页
        3.2.1 弱化商业银行支付中介地位第23页
        3.2.2 威胁商业银行金融媒介地位第23-24页
        3.2.3 影响商业银行主要业务第24-26页
        3.2.4 加大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第26-27页
        3.2.5 瓜分商业银行客户资源第27页
    3.3 互联网金融模式对商业银行信息化的影响第27-30页
        3.3.1 第三方支付对商业银行信息化的影响第27-28页
        3.3.2 网络信贷(P2P、众筹)对商业银行信息化的影响第28页
        3.3.3 网络理财对商业银行信息化的影响第28-30页
第4章 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的策略第30-37页
    4.1 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的SWOT分析第30-31页
    4.2 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的措施第31-37页
        4.2.1 加快银行转型升级第31-32页
        4.2.2 开展大数据经营战略第32-33页
        4.2.3 发展电商平台及移动金融模式第33-35页
        4.2.4 打造直销银行第35页
        4.2.5 寻求互联网合作共赢第35-37页
第5章 案例分析:中国工商银行在互联网领域的实践第37-48页
    5.1 工商银行的信息化历程第37-38页
    5.2 工商银行的互联网金融模式第38-42页
        5.2.1 电商平台:融e购第39-40页
        5.2.2 即时通讯平台:融e联第40-42页
        5.2.3 直销银行平台:融e行第42页
    5.3 工商银行互联网金融战略优势第42-46页
    5.4 互联网金融对工商银行的启示第46-48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48-49页
    6.1 研究结论第48页
    6.2 不足之处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51-52页
致谢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形式下内部审计流程研究
下一篇:几种分类模型在P2P借款人信用评估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