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自驾车旅游者空间行为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7页 |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2-13页 |
·选题背景 | 第12页 |
·选题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主要研究内容及框架 | 第14-15页 |
·实地调查分析 | 第15-17页 |
第二章 相关研究进展及研究区概况 | 第17-25页 |
·国内外自驾车旅游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国外自驾车旅游研究进展 | 第17页 |
·国内自驾车旅游研究 | 第17-19页 |
·启示 | 第19页 |
·国内外旅游空间行为研究进展 | 第19-22页 |
·国外旅游空间行为研究 | 第19-20页 |
·国内旅游空间行为研究 | 第20-21页 |
·启示 | 第21-22页 |
·相关概念阐释 | 第22页 |
·自驾车旅游者 | 第22页 |
·旅游者空间行为 | 第22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22-25页 |
·资源 | 第22-23页 |
·区位 | 第23页 |
·服务设施 | 第23-24页 |
·区域合作 | 第24-25页 |
第三章 黄山市自驾车入游流时空分布研究 | 第25-40页 |
·入游流数据搜集及概况 | 第25-27页 |
·监测点和监测时间确定 | 第25-26页 |
·交通流量监测方法 | 第26-27页 |
·数据概况 | 第27页 |
·入游流时间分布特征 | 第27-28页 |
·入游流空间分布特征 | 第28-32页 |
·省域特征 | 第28-29页 |
·市域特征 | 第29-30页 |
·地理集中指数 | 第30页 |
·客流空间使用曲线 | 第30-32页 |
·入游流时空变化特征 | 第32-33页 |
·高速入游流和问卷调查空间分布数据对比 | 第33-35页 |
·省级层面 | 第33-34页 |
·市级层面 | 第34-35页 |
·入游流空间分布影响因素 | 第35-37页 |
·主要影响因素概述 | 第35-36页 |
·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 | 第36-37页 |
·影响因子程度分析 | 第37页 |
·自驾车入游流回归模型 | 第37-39页 |
·模型构建及分析 | 第37-38页 |
·回归分析检测 | 第38页 |
·回归模型建立 | 第38-39页 |
·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黄山市自驾车旅游者空间行为分析 | 第40-56页 |
·样本基本特征 | 第40-42页 |
·人口学统计特征 | 第40-41页 |
·旅行特征 | 第41-42页 |
·自驾车流动特征 | 第42-45页 |
·总体流量特征 | 第43-44页 |
·高速出入口与交通流量 | 第44-45页 |
·自驾车停留特征 | 第45-49页 |
·停留节点数量及空间分布 | 第45-46页 |
·景区(点)选择特征 | 第46-48页 |
·住宿选择特征 | 第48-49页 |
·旅行线路空间行为模式 | 第49-52页 |
·旅行线路空间行为模式 | 第49-51页 |
·旅行线路空间行为模式比较 | 第51-52页 |
·旅行线路空间行为模式与游览景区(点)个数 | 第52页 |
·空间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 第52-55页 |
·旅游者 | 第52-53页 |
·旅游供给 | 第53-54页 |
·社会经济 | 第54页 |
·其他影响因素 | 第54-55页 |
·小节 | 第55-56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56-59页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56-57页 |
·入游流时空分布规律 | 第56页 |
·入游流空间行为规律 | 第56-57页 |
·空间行为影响因素 | 第57页 |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附录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附: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与获奖情况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