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石油、天然气加工工业论文--石油炼制论文--石油的组成、性质与分析论文

胶凝原油结构破坏特性及本构模型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创新点摘要第8-12页
第一章 引言第12-22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21页
        1.2.1 含蜡原油胶凝结构力学响应特性研究第12-16页
        1.2.2 非牛顿流体稳态、动态流变测量研究第16页
        1.2.3 非牛顿流体大振幅振荡剪切流动非线性行为研究第16-21页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21-22页
第二章 胶凝原油初始力学响应特性研究第22-43页
    2.1 实验第22-24页
        2.1.1 仪器简介第22-23页
        2.1.2 实验油样第23-24页
        2.1.3 实验测量第24页
    2.2 胶凝原油恒剪速启动结构破坏实验研究第24-41页
        2.2.1 胶凝原油损伤流变模型的建立第24-26页
        2.2.2 胶凝原油初始力学响应实验分析第26-31页
        2.2.3 损伤演化过程实验分析第31-41页
    2.3 本章小结第41-43页
第三章 胶凝原油稳态-动态流变性测量研究第43-68页
    3.1 实验简介第43-44页
        3.1.1 实验油样第43页
        3.1.2 实验内容第43-44页
    3.2 应力扫描实验分析第44-47页
    3.3 稳态速率扫描与动态频率扫描实验分析第47-67页
        3.3.1 实验测量分析第47-51页
        3.3.2 绝对复数模量与扫描频率的相关性第51-55页
        3.3.3 稳态表观粘度与绝对复数粘度的关系第55-61页
        3.3.4 稳态剪切应力与绝对复数模量的关系第61-67页
    3.4 本章小结第67-68页
第四章 周期性应变作用下胶凝原油的响应特性研究第68-97页
    4.1 实验简介第68-70页
        4.1.1 实验油样及仪器第68页
        4.1.2 实验方法及内容第68-70页
    4.2 应力响应实验分析第70-73页
    4.3 周期性应变作用下的应力-应变曲线分析第73-82页
        4.3.1 同一温度下的应力-应变曲线分析第73-76页
        4.3.2 同一应变幅值不同温度下的应力-应变曲线分析第76-78页
        4.3.3 不同作用周期下的应力-应变曲线分析第78-82页
    4.4 周期性应变作用下的耗散能密度分析第82-91页
        4.4.1 相同温度下的耗散能密度分析第82-87页
        4.4.2 相同应变幅值不同温度下的耗散能密度分析第87-90页
        4.4.3 不同应变作用周期下的耗散能密度分析第90-91页
    4.5 应变作用的无量纲化应力-应变曲线分析第91-96页
        4.5.1 相同温度下的无量纲化应力-应变曲线分析第91-94页
        4.5.2 相同应变幅值作用下的无量纲化应力-应变曲线分析第94-96页
    4.6 本章小结第96-97页
第五章 周期性应力作用下胶凝原油的响应特性研究第97-117页
    5.1 实验介绍第97-99页
        5.1.1 剪切应力扫描实验第97-98页
        5.1.2 周期性应力作用实验第98-99页
    5.2 应变响应实验分析第99-101页
    5.3 周期性应力作用下的应变-应力曲线分析第101-105页
        5.3.1 相同温度下的应变-应力曲线分析第101-103页
        5.3.2 相同应力幅值不同温度下的应变-应力曲线分析第103-104页
        5.3.3 不同作用周期下的应变-应力曲线分析第104-105页
    5.4 周期性应力作用下的耗散能密度分析第105-112页
        5.4.1 应力作用相同温度下的耗散能密度分析第107-110页
        5.4.2 应力幅值相同不同温度下的耗散能密度分析第110-111页
        5.4.3 不同应变作用周期下的耗散能密度分析第111-112页
    5.5 应力作用的无量纲化应变-应力曲线分析第112-116页
        5.5.1 相同温度下的无量纲化应变-应力曲线分析第112-114页
        5.5.2 相同应力幅值作用下的无量纲化应变-应力曲线分析第114-116页
    5.6 本章小结第116-117页
结论第117-119页
参考文献第119-124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24-125页
致谢第125-126页
作者简介第126页

论文共12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人细小病毒B19非结构蛋白对启动子的调控及其出核转运机制研究
下一篇:全光纤脉冲孪生光束的产生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