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快递行业的政府监管问题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6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13-14页 |
1.3 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 第14-1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 | 第16-22页 |
2.1 政府监管的概念 | 第16页 |
2.2 快递行业概述 | 第16-17页 |
2.2.1 快递概念 | 第16页 |
2.2.2 快递行业特点 | 第16-17页 |
2.3 我国快递行业政府监管体系 | 第17-19页 |
2.3.1 监管机构及其职责 | 第17-18页 |
2.3.2 监管依据及手段 | 第18页 |
2.3.3 监管内容 | 第18-19页 |
2.4 理论基础 | 第19-22页 |
2.4.1 公共利益理论 | 第19-20页 |
2.4.2 政府监管理论 | 第20-22页 |
第3章 深圳快递行业政府监管现状分析 | 第22-34页 |
3.1 深圳快递行业的发展及政府监管现状 | 第22-24页 |
3.1.1 发展现状 | 第22-23页 |
3.1.2 政府监管现状 | 第23-24页 |
3.2 深圳快递行业政府监管存在的问题 | 第24-29页 |
3.2.1 监管力量不足 | 第24-26页 |
3.2.2 监管成效不大 | 第26-27页 |
3.2.3 监管质量不高 | 第27-28页 |
3.2.4 监管不平衡 | 第28-29页 |
3.3 深圳快递行业政府监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9-34页 |
3.3.1 监管主体政府部门方面 | 第29-30页 |
3.3.2 监管客体快递企业方面 | 第30-31页 |
3.3.3 监管机制方面 | 第31-32页 |
3.3.4 监管制度方面 | 第32-34页 |
第4章 国外快递行业政府监管及启示 | 第34-38页 |
4.1 美国快递行业监管法律制度 | 第34-35页 |
4.1.1 美国快递行业发展历程 | 第34页 |
4.1.2 美国快递行业监管现状 | 第34-35页 |
4.2 德国快递行业监管法律制度 | 第35-36页 |
4.2.1 德国快递行业发展历程 | 第35页 |
4.2.2 德国快递行业监管现状 | 第35-36页 |
4.3 国外快递行业政府监管的启示 | 第36-38页 |
4.3.1 设立独立的监管机构 | 第36-37页 |
4.3.2 重视行业协会的作用 | 第37页 |
4.3.3 建立规范的市场准入制度 | 第37页 |
4.3.4 加强快递市场安全监管 | 第37-38页 |
第5章 完善快递行业政府监管的对策建议 | 第38-50页 |
5.1 明确监管职能及完善监管机制 | 第38-39页 |
5.1.1 明确监管职能 | 第38页 |
5.1.2 完善监管机制 | 第38-39页 |
5.2 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快递业政府监管模式 | 第39-42页 |
5.2.1 建立互联网+快递业物流监管大数据平台 | 第39-40页 |
5.2.2 完善互联网+技术支撑 | 第40页 |
5.2.3 全面推行实名收寄和过机安检 | 第40-41页 |
5.2.4 实施监管组织创新与协同监管 | 第41-42页 |
5.3 加大快递服务执法检查力度 | 第42-45页 |
5.3.1 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 | 第42-43页 |
5.3.2 完善预警机制提高突发事件处理能力 | 第43-45页 |
5.4 加强快递企业的管理力度 | 第45-48页 |
5.4.1 做好安全监管的宣传教育 | 第45-46页 |
5.4.2 健全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 第46-47页 |
5.4.3 提升快递企业员工的素质 | 第47-48页 |
5.5 制定和健全快递行业政府监管法律体系 | 第48-50页 |
5.5.1 制定专门的《快递条例》 | 第48页 |
5.5.2 完善快递行业地方法律法规 | 第48-50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0-52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0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致谢 | 第56-5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