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目录 | 第11-15页 |
插图清单 | 第15-18页 |
列表清单 | 第18-19页 |
1 绪论 | 第19-49页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9-20页 |
1.2 独柱墩梁桥病害特征 | 第20-23页 |
1.2.1 上部结构病害 | 第20页 |
1.2.2 下部结构病害 | 第20-23页 |
1.3 独柱墩箱梁桥上部曲线梁桥研究现状 | 第23-26页 |
1.3.1 独柱墩箱梁桥上部曲线梁桥受力特点 | 第23-24页 |
1.3.2 混凝土曲线箱梁桥计算分析及试验研究 | 第24-26页 |
1.4 结构D区分析方法计算理论研究现状 | 第26-35页 |
1.4.1 桁架拱模型 | 第27页 |
1.4.2 撑杆-系杆模型(桁架模型) | 第27-33页 |
1.4.3 修正压力场理论 | 第33-35页 |
1.5 独柱墩下部结构试验研究 | 第35-36页 |
1.6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36-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9页 |
2 典型独柱桥墩曲线梁桥的受力分析及稳定性研究 | 第49-65页 |
2.1 独柱墩曲线梁桥设计方法 | 第49-52页 |
2.1.1 独柱墩曲线梁桥受力特点 | 第49-50页 |
2.1.2 独柱墩曲线梁桥设计方法 | 第50-52页 |
2.2 工程背景与计算模型 | 第52-54页 |
2.2.1 工程背景 | 第52-53页 |
2.2.2 计算模型 | 第53-54页 |
2.3 加固前的空间应力分析 | 第54-59页 |
2.3.1 中跨加载工况 | 第54-57页 |
2.3.2 边跨加载工况 | 第57-58页 |
2.3.3 不同中支座偏心距下的横桥向的纵向应力及挠度分布 | 第58-59页 |
2.4 端部加宽加固效果分析 | 第59-63页 |
2.4.1 端横隔加宽后对弯箱梁桥应力分布的影响 | 第60-61页 |
2.4.2 端横隔加宽后对桥整体抗倾覆性能的影响 | 第61-6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5页 |
3 独柱桥墩型式调查及设计方法对比 | 第65-85页 |
3.1 独柱式桥墩的常用形式 | 第65-69页 |
3.2 现有桥规关于混凝土梁和深梁的计算分析及强度验算方法 | 第69-71页 |
3.3 钢筋混凝土的抗剪计算模型 | 第71-76页 |
3.3.1 拱模型 | 第71-72页 |
3.3.2 桁架拱模型 | 第72-73页 |
3.3.3 桁架模型 | 第73-75页 |
3.3.4 修正压力场模型 | 第75-76页 |
3.4 独柱式桥墩帽梁设计计算分析方法对比 | 第76-79页 |
3.5 梁理论适用性分析 | 第79-81页 |
3.5.1 弯矩折减分析 | 第79-81页 |
3.5.2 不同剪跨比的帽梁横桥向应变沿高度的变化 | 第81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5页 |
4 计算帽梁承载力的改进撑杆-系杆模型 | 第85-99页 |
4.1 概述 | 第85-86页 |
4.2 工程背景 | 第86-87页 |
4.3 数值分析 | 第87-89页 |
4.3.1 有限元模型 | 第87-88页 |
4.3.2 分析结果 | 第88-89页 |
4.4 基于节点破坏的改进撑杆-系杆模型 | 第89-95页 |
4.4.1 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89-94页 |
4.4.2 计算理论适用范围 | 第94-9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95-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99页 |
5 独柱式桥墩拓扑优化及优化配筋设计研究 | 第99-121页 |
5.1 概述 | 第99-100页 |
5.2 变密度法基本原理 | 第100-103页 |
5.2.1 基于变密度法的迭代格式 | 第100-102页 |
5.2.2 单元均匀化处理 | 第102-103页 |
5.2.3 基于变密度法的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求解过程 | 第103页 |
5.3 利用形函数作为投影函数的节点密度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理论 | 第103-106页 |
5.4 独柱式桥墩合理撑杆-系杆模型选取 | 第106-110页 |
5.4.1 传统SIMP方法与基于节点密度的SIMP方法对比 | 第106-110页 |
5.5 基于优化模型的配筋设计方法 | 第110-113页 |
5.6 算例分析 | 第113-117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117-1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18-121页 |
6 独柱式桥墩缩尺模型试验及数值模拟 | 第121-149页 |
6.1 试验研究设计 | 第121-126页 |
6.1.1 模型构件设计 | 第121-124页 |
6.1.2 加载方案 | 第124-125页 |
6.1.3 测试方案 | 第125-126页 |
6.2 试验结果 | 第126-135页 |
6.2.1 试块分析结果 | 第126-127页 |
6.2.2 模型构件试验结果 | 第127-135页 |
6.3 独柱式桥墩非线性有限元数值模拟 | 第135-145页 |
6.3.1 ANSYS弥散裂缝模型 | 第136-137页 |
6.3.2 ABAQUS的损伤塑性模型 | 第137-139页 |
6.3.3 数值计算结果对比 | 第139-145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45-147页 |
参考文献 | 第147-149页 |
7 独柱式钢筋混凝土桥墩裂缝宽度的计算 | 第149-163页 |
7.1 受弯裂缝宽度计算 | 第149-154页 |
7.1.1 受弯裂缝宽度计算基本理论 | 第149-151页 |
7.1.2 受弯裂缝宽度规范计算方法 | 第151-154页 |
7.2 斜裂缝宽度计算方法 | 第154-156页 |
7.3 计算独柱墩剪切斜裂缝宽度的计算方法修正 | 第156-161页 |
7.3.1 斜裂缝宽度计算基本理论 | 第156-158页 |
7.3.2 斜裂缝宽度计算公式参数回归 | 第158-161页 |
7.4 本章小结 | 第161-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162-163页 |
8 独柱墩梁桥设计及裂缝控制建议指南 | 第163-181页 |
8.1 概述 | 第163-164页 |
8.2 术语 | 第164-166页 |
8.3 独柱墩梁桥设计建议 | 第166-172页 |
8.3.1 上部结构 | 第166页 |
8.3.2 抗震设计 | 第166-167页 |
8.3.3 帽梁设计 | 第167-172页 |
8.4 独柱墩帽梁设计流程 | 第172-173页 |
8.5 独柱式桥墩裂缝控制的综合方法 | 第173-175页 |
8.5.1 荷载裂缝的控制 | 第173-174页 |
8.5.2 非荷载裂缝的控制 | 第174页 |
8.5.3 施工控制 | 第174-175页 |
8.5.4 日常养护控制 | 第175页 |
8.6 独柱墩梁桥抗倾覆稳定性加固处理 | 第175-176页 |
8.7 独柱墩梁桥开裂加固处理 | 第176-178页 |
8.8 本章小结 | 第178-179页 |
参考文献 | 第179-181页 |
9 结论与展望 | 第181-185页 |
9.1 主要工作及结论 | 第181-182页 |
9.2 创新点 | 第182页 |
9.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182-185页 |
作者简介及在校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85-1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