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1-18页 |
1.1 丹参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基础 | 第11-12页 |
1.2 硒的生理作用基础 | 第12-13页 |
1.3 硒在植物中的赋存形态 | 第13页 |
1.4 植物硒多糖的种类和生理活性 | 第13-15页 |
1.5 植物硒蛋白的种类和生理活性 | 第15-16页 |
1.6 植物硒核酸的种类和生理活性 | 第16页 |
1.7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和主要内容 | 第16-18页 |
第2章 富硒丹参中硒的测定方法研究 | 第18-26页 |
2.1 实验材料、仪器及试剂 | 第18-19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18-19页 |
2.1.2 仪器与试剂 | 第19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19-20页 |
2.2.1 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富硒丹参中硒含量 | 第19-20页 |
2.2.2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层析样品中硒含量 | 第20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0-24页 |
2.3.1 HG-AFS测定富硒丹参中硒含量 | 第20-22页 |
2.3.2 GF-AAS测定硒 | 第22-2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4-26页 |
第3章 富硒丹参中硒多糖的分离测定 | 第26-40页 |
3.1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26-27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27-30页 |
3.2.1 丹参可溶性多糖的提取 | 第27-28页 |
3.2.2 丹参中多糖含量的测定方法 | 第28页 |
3.2.3 丹参硒多糖中硒含量的测定方法 | 第28-29页 |
3.2.4 富硒丹参含硒多糖的分离纯化和结构分析 | 第29-30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0-39页 |
3.3.1 丹参中多糖含量的测定方法 | 第30-31页 |
3.3.2 丹参可溶性多糖中的多糖含量和硒含量分布 | 第31-32页 |
3.3.3 富硒丹参可溶性硒多糖的分离纯化与结构分析 | 第32-3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4章 富硒丹参中硒核酸的提取和测定 | 第40-42页 |
4.1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40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40-41页 |
4.2.1 富硒丹参中硒核酸的提取 | 第40-41页 |
4.2.2 富硒丹参中核酸含量的测定 | 第41页 |
4.2.3 富硒丹参中硒含量测定 | 第41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1-42页 |
第5章 富硒丹参中硒蛋白的分离测定 | 第42-59页 |
5.1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43页 |
5.2 实验方法 | 第43-46页 |
5.2.1 丹参可溶性蛋白的提取 | 第43-44页 |
5.2.2 丹参中蛋白含量的测定方法 | 第44-45页 |
5.2.3 丹参硒蛋白中硒含量的测定方法 | 第45页 |
5.2.4 富硒丹参含硒蛋白的分离纯化和结构分析 | 第45-46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46-58页 |
5.3.1 丹参中蛋白含量的测定方法 | 第46-48页 |
5.3.2 丹参中蛋白质含量和硒含量 | 第48-52页 |
5.3.3 富硒丹参可溶性硒蛋白的组分与结构分析 | 第52-5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6章 丹参硒多糖和硒蛋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 第59-68页 |
6.1 实验仪器与材料 | 第59-60页 |
6.2 实验方法 | 第60-62页 |
6.2.1 羟自由基清除能力研究 | 第60-61页 |
6.2.2 总还原能力测定 | 第61-62页 |
6.3 结果与讨论 | 第62-67页 |
6.3.1 丹参多糖与硒多糖清除羟基自由基能力比较 | 第62-63页 |
6.3.2 丹参蛋白与硒蛋白清除羟基自由基能力比较 | 第63-65页 |
6.3.3 丹参多糖与硒多糖总还原能力比较 | 第65-66页 |
6.3.4 丹参蛋白与硒蛋白总还原能力比较 | 第66-67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结论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第76页 |